青少年手機使用及社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幾個月前,我15歲的女兒承認她對手機成癮,但她很討厭這種狀態。她刪除了TikTok,並讓我給她買一個帶計時器的加密箱,這樣她就可以放下智能手機,她還讓我給她買一個翻蓋手機,以便她在不使用智能手機的時候依舊可以保持聯係。我很開心地同意了她的要求。但她對手機上癮以及她每天依舊在艱難地阻止自己刷視頻和使用加密箱這個事實給我帶來的不安,卻並沒有消失。
因此,喬納森·海特的觀點,才會讓人們產生深深的共鳴。喬納森·海特是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NYU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社會心理學家和《焦慮的一代:童年的大規模重塑如何導致心理疾病的爆發》(The Anxious Generation: How the Great Rewiring of Childhood Is Causing an Epidemic of Mental Illness)一書的作者。包括我在內的成千上萬的讀者的喜愛,讓他的新書連續12周登上《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這並不是說沒有反對的聲音。他確實遇到過反對者。)
他說他受到聖地亞哥州立大學(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的讓·特文格(《iGen》一書的作者)等社會學家的研究結果的鼓舞,從2012年左右開始深入研究青少年心理疾病流行情況。多年來,他開展了相關研究、縱向研究和真正的實驗研究,所有這些都是公開跟蹤的研究。這本書的結論是,作為父母,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對孩子過度保護,但在網絡上卻保護不足,為了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必須停止這種情況。
正如他在書中所闡述的那樣,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是遵循四條“基本”規則,“為數字時代更健康的童年奠定基礎”。
以下是這些規則的具體內容。
1. 在高中之前不使用智能手機
兩個孩子的父親海特寫道:“父母應該推遲孩子可以全天上網的時間,在九年級(大約14歲)之前隻給孩子基礎款手機(應用有限、沒有互聯網瀏覽器的手機)。”
海特對ABC新聞表示:“千禧一代在青春期用的是翻蓋手機,翻蓋手機並不是特別糟糕。你用它們隻是為了交流。當我們給孩子們配備智能手機時,他們也就擁有了……社交媒體賬戶。如果孩子們把他們的社交生活轉移到社交媒體上,這就缺少了人情味兒。這不利於他們的成長,他們馬上就會陷入心理健康危機。”
今年5月,他在《華爾街日報》的“萬物未來節”(Future of Everything Festival)上發言時補充道:“你不能在孩子口袋裏放可以隨時上網的設備,因為會有陌生人接觸到他們,讓他們觀看斬首視頻。”
比爾·蓋茨對此表示讚同。至少有6萬名美國家長也同意這一點:他們通過“等到八年級”(Wait Until 8th)活動簽署了一份承諾書,旨在讓家長們團結起來,等到八年級(比海特建議的時間早一年)再給孩子們配備智能手機。
那麼,孩子們通常會在什麼時候得到他們的第一部智能手機呢?根據常識媒體(Common Sense Media)(2021 年)的研究,42%的美國兒童在10歲時擁有一部手機,到14歲時智能手機的擁有率攀升至91%。
2. 16歲之前不使用社交媒體
海特在自己的書中強調稱:“在孩子們度過大腦發育最脆弱的時期之前,不要讓他們接觸社交網絡上的信息流和算法選擇的網紅。”他在《華爾街日報》5月的活動上補充道:“不要讓孩子在社交媒體上度過青春期,那才是真正脆弱的時期。”
美國衛生局局長維維克·穆西上周呼籲各大社交媒體平台使用警示標簽。他在2023年的諮詢報告中指出,高達95%的13至17歲青少年表示正在使用社交媒體平台,超過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幾乎經常”使用社交媒體。他指出,盡管13歲通常是美國社交媒體平台規定的最低使用年齡,但仍有近40%的8至12歲兒童使用社交媒體。此外,穆西在接受CNN采訪時表示:“就我個人而言,根據我所看到的數據,我認為13歲還為時過早。”
他補充說:“如果家長們能夠團結起來告訴世人,作為一個團體,我們不會允許我們的孩子在16歲、17歲、18歲或他們選擇的任何年齡之前使用社交媒體,這是一個更有效的策略,可以確保你的孩子不會過早地受到傷害。”
3. 上學時不隨身攜帶手機
正如海特在書中所寫:“從小學到高中的所有學校,學生在校期間都應該將手機、智能手表以及其他任何可以收發短信的個人設備存放在手機儲物櫃或上鎖的小包裏。隻有這樣,他們才能把注意力解放出來,用於互相交流和認真聽講。”
因為,正如他在《華爾街日報》的活動上所指出的那樣:“對於那些在互聯網出現之前上學的人來說,想象一下學校有一條新規定:你可以把家裏的電視機帶到學校,可以把對講機帶到學校,可以把錄音機帶到學校,把它們都放在你的桌子上,我們會給你一個插座,你可以在老師講課的時候使用這些設備。這簡直太瘋狂了。但我們就是這麼做的。”
他補充說,相反,當學校讓孩子們把手機放在口袋裏時,“如果你想發短信、看視頻、看色情片,你必須把手機藏在書後麵或桌子下麵,而孩子們就在這樣做。”
上月早些時候,洛杉磯聯合學區(全美第二大學區)董事會批準在學校全麵禁用手機,這條禁令將於2025年春季學期開始生效。在馬薩諸塞州,超過一半學區全麵禁止在學校使用手機。在紐約州,州長凱西·霍赫爾正在考慮在全州學校內禁用手機,而紐約市公立學校的領導者曾在2015年取消了手機禁令,他們表示將在2025年恢複全麵禁令。
4. 讓孩子們自由玩耍,培養獨立性
這樣,孩子們才能自然而然地發展社交技能,克服焦慮,並成為能夠自我管理的年輕人。
海特在《華爾街日報》的活動上表示:“不可能一直有成年人守護着孩子們,直到他們進入大學。”
他將自己在這個問題上的一些頓悟歸功於“放養兒童”(Free-Range Kids)的創始人和倡導者萊諾爾·斯肯納茲。2008年,斯肯納茲曾寫過一篇讓自己9歲的孩子獨自乘坐紐約地鐵回家的文章,被稱為“世界上最糟糕的媽媽”。海特與斯肯納茲一起創辦了“自由成長”(Let Grow)組織,倡議通過立法和學校項目培養兒童的獨立性。
今年3月,在《紐約時報》的《Hard Fork》播客節目中,他詳細闡述了第四條規則:“我講的不是一個關於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的簡單故事。實際上,這個故事分為兩個部分,講述了以玩耍嬉戲為主的童年的衰落。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們就在減少孩子們的自由玩耍,比如使用帶有失蹤兒童信息的牛奶盒子和傳播被綁架孩子的信息等等。我們禁止孩子們外出玩耍。從20世紀80年代到2010年左右,我們減少了孩子們的需求,也就是與小夥伴自由玩耍,然後我們帶來了以電話為主的童年,即大重塑。”(財富中文網)
翻譯:劉進龙
審校:汪皓
點擊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