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频道
北京
河南
上海
江苏
大湾区
2025年11月04日
王小梅在美考察日记选登:从织物到宇宙
2025-11-04 22:54:32
来源:中国贵州省贵阳市手上记忆博物馆创始人王小梅
浏览量:543
字体:
点击听新闻

今年10月12日至11月12日,中国贵州省贵阳市手上记忆博物馆创始人王小梅在美国多地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参访、研究与交流活动,中华商报网站及电子版周报正在跟踪报道。以下选登一篇王小梅在美考察日记,主题为“从织物到宇宙”,本文记录作者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达菲国际民间艺术博物馆和国际民间艺术市集的考察交流心得。

       10月中旬,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达菲美国国际民间艺术博物馆交流期间,我在The Sage酒店居住的第五天,吃早餐的时间,在The Sage酒店大堂第二次遇到美国印第安土著Connie的首饰摊位。今天,早餐时间的人不是那么多,所以她和我多聊了一会儿。她早上5:00起床,7点前摆好了摊位,20年如一日,等待来欣赏首饰的买主。她今年68岁,有一个印第安土著的名字叫鹦鹉,她的族群今年还在头顶上插着鹦鹉的羽毛跳古老的仪式舞蹈,她拿手机上的照片给我看,还有一种牛头仪式舞蹈也是当地土著的舞蹈,头顶上插着老鹰的羽毛。
       她和母亲做了四十多年的首饰营生,其中有二十年是帮母亲经营市场,负责送货、摆摊,母亲在家里做首饰,母亲的首饰更传统,只用自然材料石头和贝壳,Connie的时代开始用塑料、黄铜和白铜等材料制作首饰,她的首饰设计与制作随着时代会有所改变,延续了传统石、贝壳、珍珠等自然材料,开始和化工材料结合,就看最容易获取什么材料。

       Connie靠着手艺养活了七个孩子,儿子们会帮他切好石头等材料,这样她就可以安心做手工。她说几乎不离开自己的土地,不旅行,不远行,离开家两天就会很想家,感觉自己生病了。她每天都在做手工首饰,送到供货点,要么就出来摆摊。
       她给我介绍说前几年看见中国来的几个蓝染手艺人,可惜交流不多,只留下片言只语。希望我们明年申请来新墨西哥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我说正好中午朋友介绍去见国际民间艺术节的一个负责人呢。
       中午走路去找国际民间艺术机构办,听说这和机构以前和MOIFA在一起办公,越做越好就独立办公了。Carrie帮约的项目负责Nadia在忙海选今年的入选者会议中,没来得及和我见面。听说今年有七八百申请者,最后会选择150人。Nadia安排和负责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同事Diego见了面。他给我很多国际民间艺术市集的资料,细心给我讲解如何申请艺术家工作坊和民间艺人申请参与新墨西哥国际民间艺术集市的时间节点。

       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达菲国际民间艺术博物馆和国际民间艺术市集(San Fe Inernational Folk Market)已成为重要的两个文化和市场引擎带动美国这个西部的城镇圣达菲成为世界民间艺术的中心。圣达菲世界民间艺术节起源于几位志愿者个体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他们志在提升为民间艺术对传统文化的维护,地球资源保护和人类和平发展等具有超越性的更高意义。“圣达菲国际民间艺术节旨在培育世界范围内民间艺术家和艺术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可持续性,促成不同文化间人们交流的机会,从而团结全世界的人类。”这和手上记忆博物馆的价值呼应与重叠:成为文化中枢和地球流动的生命网络。圣达菲以它对古老印第安文化的保存与赓叙的生命力同时对新文化的接纳力——有人说:San Fe is its past(圣达菲本身就是它的过去),成为世界多种多样的民间艺术在七八月夏季时轮流绽放的圣地,每年来自世界各地上百名的民间艺术家在圣达菲的文化日接到地球人类的极大尊重,让在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文化复兴时,开始从农田和茅屋下被被唤醒记忆的民族民间艺术——被认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文化遗产,其守护者、艺术家由心而发接到尊敬和欣赏,在这里感受到国际民间艺术的神圣时日散发的光芒与大美。
       Diego是非常专业的沟通专员,他还专门打印了有贵州苗族和Ge家参与的两三次活动的网页图片,在上面我看到了丹寨蜡染、Ge家蜡染的作品。他给我的英文册页介绍了国际民间艺术集市的典型艺术家,上面有我们多年的蜡染艺人老友。十年前我在负责花旗贵州蓝靛手工艺发展项目时,我们的蜡染手艺人杨秀芬、杨春燕就得到此机构的资助来到国际民间艺术节展示贵州古法靛染、蜡染。非常感恩!那些年,我都没有来过,负责申请项目的美国伙伴把机会留给自己陪伴手艺人前往圣达菲。可惜她们后面的交流没有延续,期待新的连接。

        再次看到她们以IFAM“Indigo Bridge,China”的古法靛染的古老手艺与精神连接,感到无比的喜悦。今年春天,我们的一个蜡染艺人春燕离开了我们,但她的古法靛染与精神与我们永存,在IFAM的杂志上看到她的艺术作品和图片,感到百感交集,心绪不宁,希望世界太平,一切都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让蓝靛的静美连接一个美好的生命网络,让传统民间艺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我们如何重新连接起来,让手上记忆成为文化中枢连接地球生命网络,需要持续性的输入生命的动力。
        希皮博-科尼博族是秘鲁亚马逊地区第三大土著民族,分布在乌卡亚利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南部,与北部的亚马逊河汇合)沿岸,在亚马逊地区的12个民族中,希皮博-科尼博族人口最多,约有32900名居民,分布在乌卡亚利河沿岸的140个土著社区。在希皮博-科尼博族人(Shipibo-Konibo)原住民传统医疗实践中,“植物之母”(plantas con madre)占据重要地位,对维护文化连续性及原住民宇宙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亚马逊大森林中的数千种植物中,希皮博-科尼博人从100种植物中,选用40多种植物用于药用,展现了这个土著民族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原始智慧。
        传统植物——姜在希皮博-科尼博人的母语中被称为'Isin Tapon',他们认为这种植物对感冒和呼吸道疾病有治疗作用。传统草药和植物,包括生姜、桉树叶、柠檬、洋葱和烟草等植物提取的精华。他们用这些植物洗澡。在土著社区的宇宙论中,植物的烟雾可以净化心灵。蒸气疗法,是最著名的技术。在希皮博-科尼博人的宇宙论中亚马逊的植物就像保护他们的“医生”。Yuna Rao植物是希皮博-科尼博宇宙论中的一种重要药材,翻译为 "Herb that Heals"在宇宙观的指引下,他们用特定植物产生的烟雾治疗呼吸道疾病。蒸气疗法包括“matico” 植物叶子,用布盖住病人,让身体吸收植物的烟雾。或盖在自己身上,相信睡觉时植物的灵魂会来帮他们治疗疾病。使用药用植物的传统认知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口传延续。文化多样性是支撑世界的动力。
       在和Diego见面的会议室,我看到桌子旁边有一个陶器,正好是在《线的文化史》读到的艺术家萨拉·弗洛蕾斯(Sara Flores)的作品,以Maya Kené为主题承袭的希皮博-科尼博(Shipibo-Conibo)传统,并以母系希皮博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精心创作的分形图案来反映死藤水(ayahuasca)仪式中产生的幻觉,用秘鲁亚马逊河流域的原生植物制作自己的染料,取材希皮博地区的土壤,涂抹在野生棉画布tucuyo上融为创作的一部分。手工描绘的kené宁静祥和,运用线条和网格转化,通过抽象的方式,将母女、人与土地的爱与生命网络编织在一起,这预示着人类在与自然的互惠关系的生长的深层疗愈与精神力量。在IFAM的展示厅,看见了萨拉的另外一幅作品。神交已久的萨拉,其作品昨天也出现在MOIFA的永久展览厅,没有一个文字解读,一眼相认。

        多么美好的手工——神圣手艺,艺术它让这个地球上的生命自由往来与流动,就像我们古老的生命网络与密码。古老的靛染来自于东方,我的精神家园——贵州,直到今天那里的人们还在日常生活里使用靛染古法。希望以我们守护的贵州古老古法靛染为媒,一起继续搭建民间艺术互动的桥梁。
        我赠送了自己的英文书《寨生:手上记忆》,也赠予小馆小伙伴做的古法靛染手帕,搭建通往世界的蓝靛之桥。收到了国际民间艺术机构的头帕,上面绘画的人类载歌载舞。10月17日这一天,有了第一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类同样载歌载舞欢庆。

来源:中华商报
评论 (0人参与)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