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频道
北京
河南
上海
江苏
大湾区
2024年06月30日
中国审计署:积极财政政策落实出现偏差
2024-06-27 11:28:57
来源:联合早报
浏览量:508
字体:
点击听新闻

中国财政政策实施偏差及其对经济复苏的影响

(北京综合讯)中国国家审计署最新出炉的“经济体检”报告,提及积极财政政策落实中出现偏差,地方债务管理不够严格等问题,令人担忧当前财政措施在促进中国经济复苏方面的有效性。

综合彭博社、界面新闻和财新网等报道,中国国家审计署星期二(6月25日)发布《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中央财政投资项目推进不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排的721个项目,因进展缓慢等闲置资金413.5亿元(人民币,下同,约77亿新元),其中18个项目获得的中央财政投资和专项债资金,竟超出项目总投资2.71亿元。

另一方面,专项债项目安排不科学。截至2023年底,其中522个项目279.24亿元债券募集资金当年即闲置或被挪用。部分专项债项目未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52个地区597个获得2023年专项债资金的项目,至2023年底政府累计投资6006.34亿元,很少吸引民营资本。

地方债是地方政府稳增长的重要工具,但使用过程中却存在较严重的漏洞。

与以往主要通过金融机构违规借贷融资不同,《报告》首次披露,24个地区所属国企通过在金融资产交易所违规发行融资产品、集资借款等方式向社会公众融资,至2023年底余额373.42亿元,主要用于支付到期债务、发放人员工资等,形成政府隐性债务112.58亿元。

彭博社指出,《报告》罕见披露政府资金被滥用,凸显了北京在有效实施财政刺激措施方面面临困难。官员很难找到优质项目来使用政府资金,迄今为止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彭博社还说,不当资金投放可能会损害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特别是在房地产低迷时期家庭和企业犹豫支出,以及中国企业开始面对欧洲和美国设置更多的贸易壁垒。

另外,资金使用缓慢意味着政府正在为不能产生投资回报的债券支付利息,增加了未来债务偿还的风险,并让北京有更多理由对激进的宽松政策保持谨慎。

来源:中华商报
评论 (0人参与)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