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频道
北京
河南
上海
江苏
大湾区
2024年06月26日
欧盟加征中国EV关税是把双刃剑
2024-06-15 16:48:21
来源:日经中文网
浏览量:821
字体:
点击听新闻

欧盟对中国纯电动汽车增税,引发贸易摩擦,中国考虑报复性关税,影响全球汽车产业布局。

欧盟(EU)委员会决定对中国生产的纯电动汽车(EV)提高关税。该委员会指出,中国生产的EV利用中国政府的补贴进行了不正当低价销售,但实际上,欧盟在从中国进口的EV中,有6成是美国特斯拉和法国雷诺等欧美厂商的产品。

中国正在讨论对欧洲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贸易方面的紧张局势有可能加剧。

停留在港口的比亚迪汽车搬运船(Reuters)

2023年在欧洲销售的EV中,约20%(30万辆)是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中国产品的销售额达到110亿欧元。据中国乘用车业界团体的数据,欧洲是在中国EV出口总体中约占4成的最大市场。

欧洲智库T&E(运输与环境联合会)的调查显示,按不同厂商来看,在上海拥有工厂的美国特斯拉占比最高,达到28%。加上在湖北省拥有工厂的法国雷诺的低价品牌“达契亚”(Dacia)、在辽宁省有拥有基地的德国宝马等,占比共计达到6成。

目前中国产EV被征收10%的关税,将在此基础上征收附加关税。针对获得中国政府高额补贴的国有企业“上海汽车集团”等3家中国汽车企业,欧盟委员会决定最高征收38.1%的附加关税。

其他配合欧盟调查的厂商将被征收平均21%的附加关税。欧美厂商也在对象之列。特斯拉将单独采用不同的关税税率。虽然税率水平低于上海汽车,但打击依然很大。

据英国《泰晤士报》(Times )报道,瑞典沃尔沃汽车已开始将SUV等部分电动车型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比利时。沃尔沃的母公司是中国大型民营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沃尔沃似乎认为附加关税的影响很大。 

在向欧洲出口EV的中国汽车企业中,最大的是上海汽车收购的英国汽车品牌“MG”。除了浙江吉利与沃尔沃创立的高端纯电动汽车品牌“Polestar(极星)”外,比亚迪(BYD)、长城汽车等也致力于推动EV出口。

不过,目前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增长势头已经放缓。4月中国EV在欧洲市场上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0.1%。相较于2023年4月的同比增长12.5%,增幅有所下降,EV的整体市场份额也下降0.2个百分点至9.7%。

为避免额外关税,中国汽车大型企业也纷纷表示将在欧洲境内进行生产。奇瑞汽车4月宣布,将与西班牙企业合作,在西班牙开始生产销售EV。比亚迪于2023年12月宣布,将在匈牙利建设欧洲第一家组装工厂。

不过,奇瑞汽车及比亚迪在当地开始量产的时间是2027年左右。在此之前,将不得不依赖于从中国出口。如果被征收额外关税,预计销售价格将接近欧美制造的同类产品。

额外关税不仅会损害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的欧美大型厂商的竞争力,还会招致中国政府的报复。

中国政府暗示,进口的配备大型发动机的高端汽车、欧盟生产的白兰地及乳制品等可能成为报复性关税的对象。中国对从欧盟进口的EV征收15%的关税,未来还可能提高。

目前来看,日本汽车厂商受到的影响有限。在中国生产并出口到其他国家的日本厂商有限。本田在中国生产面向欧洲市场的EV“e:Ny1”。2023年出口了约4200辆,提高关税可能会影响销量。

瑞穗银行的主任研究员汤进指出“中国厂商不可能仅在欧洲进行本土生产”,认为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当地生产。他说:“在已经开始本土生产的东南亚和南美,生产势必会加速。这对在东南亚市场占有率高的日系车将会产生影响”。

日本经济新闻:林英树 法兰克福、多部田俊辅

来源:中华商报
评论 (0人参与)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