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频道
北京
河南
上海
江苏
大湾区
2024年06月21日
中国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 引发政治、经济前景担忧
2024-06-07 16:57:39
来源:rfa
浏览量:567
字体:
点击听新闻

中国M2超三百万亿现象,探讨其对经济、消费及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内贬外稳的复杂经济局面。

▲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银行总部大楼

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在三月末就超过了三百万亿元人民币,这个庞大的数额连续引发媒体和舆论的关注。中国广义货币总量这个规模是否是恰当的?又对中国经济乃至政治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广义货币总量这个听起来有些拗口的名词似乎和人们日常生活隔得有点远,但却和人们息息相关。根据有中国官方背景的中国经济网(隶属于经济日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包括了居民和企业、机关的现金,活期和定期等形式存款的总额。

在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3月底超过3百万亿大关的消息首次披露后,就引起了媒体和舆论的极大关注。中国央视、人民网等官方媒体连续作出报道。但外界对此的解读并不一致。

正常,还是不正常?

据人民网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4月份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M2余额超过300万亿元,是过去多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反映。

但财经分析人士、前凤凰网“十大最有影响力名博”之一的蔡慎坤却认为,中国M2迅速增长,与货币超发有很大关系;而发行这么多货币就是为了支撑GDP(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就是为了GDP的需要,他(中国政府)要跟全世界打擂台,所以只能通过高速增发人民币才能维持GDP的高速增长。”

实际上,早在十多年前,2010年,《中国经济周刊》就报道,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直言,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国就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此后多年中,吴晓灵在不同场合也一直对货币超发给国民经济带来的问题发出警告。

但M2增发扩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却不断受到外界质疑。中国经济学者、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去年5月在财新杂志上发文指出,M2自2022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但GDP增速逐渐落后于M2增速。文章列举了几项:M2在2022年较上一年增长11.8%,名义GDP增长5.3%,实际GDP增长只有3.0%;2023年M2同比增长12.7%,但名义GDP上涨5.0%,实际GDP上涨只有4.5%。两年的数据都表明:M2增速远超GDP增速;文章强调,M2增发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比较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也注意到M2增速过快可能带来的问题,今年M2增发的速度已经低于去年同期。据央视网报道,中国M2增速已经从去年一季度的12.7%逐渐回落到今年一季度的8.3%,4月的增速则进一步下降到7.2%。央视在报道中指出,这样的数据表明货币政策正在回归“正常”。

曾任中国某商业银行支行行长的张杰对本台记者分析说,央视记者的这种说法恰恰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是“不正常的”,“因为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自己有超发货币的问题,也不认为自己以前货币发行的速度不正常,因为他们说中国没有通货膨胀,或至少说是通货膨胀不严重,现在却说是回归正常,这其实就是在说他们自己心里明白中国的货币政策不正常。”

▲2024年6月5日,北京市中央商务区办公楼附近一辆电动滑板车的后视镜反射出的建筑工地。(美联社)

钱去哪里了?

两年以来,外界不断警告,中国存在通货紧缩的问题,这似乎印证了中国政府所宣称的不存在通货膨胀的现象。

中国国家统计局4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升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并且环比下降1.0%;同时,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减少2.8%。这些数据都延续去年以来走缓的趋势,通货紧缩的警告声不绝于耳。

这让外界困惑,一方面M2供应量仍在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似乎居民消费和生产支出的金额增长的速度却在不断减慢,不少人发出了“钱去了哪里”的问号。

蔡慎坤分析说,老百姓不愿意花钱,“人们的收入实际上是没有增长的,这种情况下,老百姓越来越没钱,对未来越来越没有信心,购买力越来越下降”;与此同时,现在实体经济没有上来,服务业、工业企业的生产也没有真正的恢复。

蔡慎坤强调,货币增发后很多资金实际上没有回到实体经济当中,存在很严重的资金空转的问题,现象之一就是银行存款额很高,“你去看居民的存款,还有企业的存款,都是很高的,企业的存款又主要是集中在国企、央企,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这部分人的手上。”

蔡慎坤指出,增发的货币很大一部分没有被用于生产,而是大量沉积在政府的债务,“就是企业发债、地方发债的方式,回到政府的资金库,很多情况下,政府就把这些资金用于还账,还银行的利息,还以前到期的债务。”他补充说,还有目前陷于困境的房地产,也沉积了大量资金;所以,实际上现在搞实业,还是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

▲2024年6月5日,一名男子走过位于设在浦东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法新社)

内贬外稳

虽然近一两年出现了通缩,但维持高速增长的M2供应量仍然引发了人们对通胀的预期。近几个月,不少地方出现了水电燃气涨价,似乎正在传达通胀的信号。而最近又爆出“穷人三件套”榨菜、泡面、饮料价格飙升。

蔡慎坤说,在M2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基本生活资料涨价是迟早的,“从今年开始,他(中国政府)必须对所谓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调整价格,他要让现在的老百姓有一种紧迫感,要他们认识到,钱拿在手里可能以后一钱不值,逼迫大家要花钱。”

M2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内部充斥着大量的货币,外界普遍认为,这实际上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但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却没有出现明显波动。蔡慎坤分析说,中国汇率稳定是因为中国政府一直控制汇率,这一方面是有利于其进口,另一方面,中国的出口在价格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暂时不需要通过对外贬值的方式来促进出口,“他的优势是什么呢?就是他制造业的成本远远低过西方国家,甚至低于一些东南亚国家,所以他的优势还在。”

张杰指出,中国是在控制汇率,试图稳住进出口,但现在出口也面临西方围堵输出过剩产能的问题。他认为,无论是M2继续高速增长,还是稳定汇率,都无法真正挽救中国的经济,因为中国经济实际是出了结构性问题,“经济的三驾马车都出了问题,消费出问题,出口出问题,投资人家也不来。”

张杰强调,中国不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而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在习近平上台以来并没有缓解,反而不断加深,这体现出来的绝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权的危机问题。

记者:王允

责编:李亚千

网编:洪伟

来源:中华商报
评论 (0人参与)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