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频道
北京
河南
上海
江苏
大湾区
2024年06月21日
入境人数攀升,文旅体验更丰富 外国游客爱上中国行
2024-05-30 15:13:16
来源:羊城晚报
浏览量:722
字体:
点击听新闻

外国游客对中国旅游的热情和体验持续增长。

入境人数攀升,文旅体验更丰富

外国游客爱上中国行

2024年以来,入境游市场加速回暖。不少人发现,不知不觉,身边的外国游客多了起来,包括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甚至县域城市、乡村目的地在内,更多的国际面孔“回归”。

入境游加速复苏,不少外国游客通过各种渠道讲述自己感受到的中国旅游新变化:入境更加便捷,支付、预约、消费、用车更加方便。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中国叹风景、品人文,深入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时代之美,越来越多国际友人正在爱上一场“文化中国行”。

“博物馆订单”翻十倍,

入境游客感受“中国名片”

中国已成为国际旅游最大的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今年以来,随着国际航班加速恢复,外籍人员来华便利措施持续丰富,免签“朋友圈”不断壮大,外国游客来华旅游热情持续高涨。

在上海从事旅游业的乐盖曦(Clarisse Le Guernic)来自法国,作为一名“中国通”向导,她在中国已生活9年。她深刻感受到今年以来外国游客明显“回归”。

“最近我们基本每天发团,外国客人和中国客人的比例大约是6:4。”在带团过程中,乐盖曦还发现,外国游客的喜好正在变化,“以往许多游客都是以逛一遍景点为主,外滩、豫园、南京路、新天地等,现在则会主动要求体验苏州河边漫步、梧桐区深度游。”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入境游客达177.5万人次。来自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外国人来华数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3倍多,累计签发外国人签证证件46.6万人次,同比上升118.8%,免签入境外国人198.8万人次,同比上升266.1%。外国人来华有三成以上为旅游观光,其次为商务、探访亲友等。

在携程平台,一季度国内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3倍,入境游主要客源国家有日本、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泰国、越南、加拿大、俄罗斯等。一季度入境游十大热门目的地城市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重庆、青岛、南京、厦门。其中,以广州为目的地的入境订单同比去年增长了191%。

外国游客喜欢的中国景点主要包括主题公园及各地代表性景区。值得一提的是,各地受欢迎景点中,黄鹤楼、拙政园、恭王府、趵突泉、张学良旧居、九寨沟、天门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等排名靠前,显示外国游客热衷探访中国文化,感受历史人文。

入境文博游在今年尤为火热,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外国游客预订国内博物馆订单量较去年翻10倍。越来越多外国游客通过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各地博物馆俨然成为特有的国家名片。

体现中国式现代化及科技水平的文旅项目也受到外国游客欢迎。从携程门票订单量看,上海磁悬浮列车、广州塔等跻身一季度境外游客热门项目前二十。一些会玩的外国游客也开始“入乡随俗”,跟随文旅热点体验多元中国——去做中医推拿、足疗,到农村吃酒席,身穿民族服饰,体验少数民族风情……甚至去天水吃麻辣烫、去贵州看村BA的外国游客也大有人在。

正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所说,当前,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依然对入境游客有着强大吸引力,但小康社会的生活方式也日益成为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的全新内容。大兴机场、北京CBD、广州塔、京沪高铁、浦东新区、港珠澳大桥等新地标,与故宫、兵马俑、殷墟、良渚等一起成为展现国家旅游形象的新载体。

讲好中国故事

旅行社带动更多外国游客探索中国

签证、航班、支付、门票预约等诸多难题逐步攻克,让外国游客“说来就来”成为现实。随着入境游全链路体验的优化,各大旅行社及在线旅游平台也持续讲好中国故事,带动更多境外游客进入中国,为旅游市场带来新的增量。

据悉,携程Trip.com上线了600多家国内景区的在线预约功能,并提供20多种语种、支付方式。今年4月,携程还联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推出“境外融合服务平台”,支持境外游客在线预约兵马俑旅游门票,并推出支持多语言、多支付方式、多证件信息录入的国际版售取票机,让国际游客可线下轻松购票。

通过新推出的“入境免费半日游”,平台还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停留超过8小时的国际旅客提供免费的城市观光。刚刚享受了免费观光的法国转机旅客Mathieu就表示,通过短短5小时的旅程,已经勾起了他再次到访中国的兴趣——他登上了黄浦江游船,在豫园吃了小笼包,还在外滩留下了“网红打卡照”。据悉,这是他第一次踏足中国。

中国国旅广东公司综合管理部总经理邝颖君告诉记者,2024年以来,她明显察觉到入境市场的进一步复苏。今年广交会期间,该社接待的入境客人同比增长150%,外国客人对于订房和翻译的需求量明显加大。

据悉,目前该社的入境游产品以一对一订制为主,可根据入境客人的需求策划多元化线路。“除旅游外,客人来粤主要以参加会议、展览、公商务交流为主,其中巴西、秘鲁、智利、哥伦比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地的入境公商务客人较多。”邝颖君表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兼有千年商都魅力和中华文化底蕴,友好的生活和营商环境更是吸引入境游客的重要因素,“目前我们可为入境客人提供出行接送、行程策划、服务接待、外语翻译、游览、订房、订票等一系列服务。”

随着入境游发展进入政策+市场双轮驱动阶段,中国入境游迎来持续向好的动力。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 2024年外国人入境市场有望恢复到2019年的五成。业界认为,将有更多外国旅客在中国获得更愉悦、便利的旅行体验。

“老外”有话说:

传统和现代的中国都很迷人

旅游是展示国家形象、增进文明互鉴的窗口。通过这扇美丽的窗口,中国与世界得以相知相交。正如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所说:入境游要讲好传统中国的故事,也要讲好现代中国的故事。对于当下的外国游客来说,传统与现代相交织的中国体验几乎无所不在。

委内瑞拉的短视频博主拉斐尔(Rafael Saavedra)已在中国生活了9年。“中国美食的多样性和丰富的味道让我着迷,这也是中国最初吸引我的地方”,拉斐尔表示,伴随舌尖味蕾敞开的,还有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官与视野。

每逢中国传统佳节,拉斐尔都会去往各地体验相关的民俗活动。今年元宵节,他特地穿上印有龙形图案的红色外套来到广东惠州,近距离观看由18个龙舞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组成的龙舞大巡游。“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龙舞队伍,感受到中国文化如此多元和有趣。通过参与这些节庆活动,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家庭文化和历史。”

作为一名常居深圳的外国人,在他看来,深圳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一踏进这座城市,你就能感受到现代的气息,从高新园、蛇口再到深圳湾公园,既有摩天大楼,也有供市民跑步、骑车的户外空间。”

而除了深圳,拉斐尔已“打卡”了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重庆等多个中国城市并拍摄体验视频,这些视频全网播放量超4000万。

在游历中国的过程中,新疆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草原上奔驰的骏马、天山的壮丽雪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广袤无垠……新疆遍地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在拉斐尔的视频里,节奏欢快的鼓点响起,他和穿着民族服饰的当地人一起迈开舞步,感受着丰厚的人文魅力。

拉斐尔说,结束近期的拍摄后,他计划到广州参观早就慕名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我期待在这个最新的大湾区文化地标看到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尤其是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也希望场馆能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向公众普及中国的文化遗产和艺术成就。”他说。

俄罗斯姑娘丽莎(Elizabeth)是暨南大学中国学专业的一名在读研究生。在她看来,自己所在的广州是东西方文化交融之地,魅力独特。“漫步在广州的街道,带有古典气息的寺庙矗立在摩天大楼和现代化建筑旁边,就像进入了一个时间胶囊,过去与现在无缝交织在一起。”她说。

课余时间,丽莎喜欢去不同的城市旅行,了解当地文化。“从粤港澳大湾区到上海、南京、厦门、哈尔滨等城市,每趟旅程都令我难忘。其中最喜欢的还是广东,在佛山看舞狮,在中山看岭南古建筑……可以让自己沉浸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氛围里。”

对于入境游客来说,旅游和消费的现代化便捷方式也是爱上中国的理由。

接受记者采访时,拉斐尔已踏上了从深圳前往江西萍乡拍摄的高铁。“我喜欢高铁就像喜欢中国的其他事物一样,干净、方便。即使作为一个外国人,你也可以在网上预定高铁票,只要拿着护照,几分钟就能检票登车。车站里有详细的英文标识和导游服务,对外国游客非常友好。”

拉斐尔经常在Vlog中展示他在中国线上预订酒店、购买景点门票、支付餐费等真实体验。“只需要站在屏幕前,亮出付款码,或者刷脸、刷手掌,就能买到心仪的商品。”他曾以“中国支付”为主题拍摄一期视频,在网上获得不少关注。

在丽莎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活同样充满了科技感。她在近期参加的一个外国人汉语班上展示介绍了一款由广州市南沙区研发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控制页面和语音系统都支持全英文操控,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丽莎说,除了每天都会用支付宝扫码坐地铁,她近期还尝试了掌纹支付,“晃晃手就能买到商品……在中国,移动支付的普及让旅行和生活十分便利。下次我要带上家人、朋友一起来体验。”

作为全球旅游博主,来自德国的Ken Abroad已两次来访中国,打卡了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哈尔滨、香港、澳门等多个城市并拍摄成体验视频。最初他还需要友人帮助进行电子支付,但最近一次到广州,他已经能用外国银行卡绑定手机支付软件,独立完成订火车票、坐地铁、到小吃摊砍价买东西……“这太方便了!”Ken把这句话挂在了嘴边。他时常会为在中国旅行的便利性惊叹——对酒店送餐机器人,他直呼“Amazing”;他会好奇地乘坐测试中的无人驾驶巴士,也会为郊外景区指示牌上仍旧印有英文标识点赞。

/羊城晚报记者 刘星彤 梁善茵

责任编辑:惠小东

来源:中华商报
评论 (0人参与)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