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频道
北京
河南
上海
江苏
大湾区
2024年06月26日
华侨博物院:展教融合,弘扬嘉庚精神
2024-05-20 14:13:18
来源:东南网
浏览量:400
字体:
点击听新闻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华侨博物院还特别为21组特需儿童家庭设计了“拓画物语”融合活动,将科普知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馆藏动物标本为版画形象,引导特需儿童学习珍稀动物相关知识,体验充满趣味的拓印过程。

▲东南网5月2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泽贵 文/图)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

除迎接络绎不绝的观展游客外,位于厦门的华侨博物院还特别为21组特需儿童家庭设计了“拓画物语”融合活动,将科普知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馆藏动物标本为版画形象,引导特需儿童学习珍稀动物相关知识,体验充满趣味的拓印过程。

作为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晚年亲自创办的文博机构,华侨博物院不断挖掘华侨历史、华侨文化,宣传华侨精神,并充分利用展陈空间、文物资源以及传统节庆,展教融合开展多元社会教育活动,进一步弘扬嘉庚精神。

赓续华侨文化

筑牢共同的“根、魂、梦”

“老弟,这种‘福船’,是我国‘四大古船’之一。你看到这个,会想到什么?”

“郑和下西洋!”

……

18日下午,这一幕发生在华侨博物院二楼展厅。周末,厦门南山中学初一学生陈雨涵与五年级的弟弟陈梓涵时隔5年,再次到华侨博物院。姐弟俩仔细观察展品,认真阅读有关文字介绍。“走进华侨博物院,看到中国古代海船船型和各种侨批,脑海里‘郑和下西洋’、华侨华人海外奋斗史瞬间变得立体起来!”陈雨涵说,通过观展,她真切感受到华侨的拳拳赤子心和殷殷报国情。

作为嘉庚风格建筑中的精品,1959年落成开放的华侨博物院是国内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兴建的文博机构,也是业界第一家全面系统收集、研究、展示华侨华人历史和业绩的博物馆。目前,院藏中国历史文物、外国近现代文物及侨史文物实物8000多件,其中,有9件陶瓷器为国家一级文物,有14件字画收入《中国古代书画目录》。

除了常年开放的《华侨华人》《陈嘉庚珍藏文物展》《自然馆》三个基本陈列外,目前华侨博物院还在举办“建本千年 墨韵书香”展览和“闽越神韵——闽越国历史文物展”两个临展,带领游客穿越千年时空,认识闽越王国,了解两宋建阳兴盛的雕版业和福建的印刷文化底蕴。活动将持续至5月22日。

华侨博物院副院长钟志诚说,建院以来,华侨博物院坚持嘉庚先生的办院宗旨,推动各项文博工作创新开展,努力将陈嘉庚先生亲手倡办的全民终身课堂建设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华侨华人历史、宣传华侨华人奉献事迹、弘扬“嘉庚精神”的文化殿堂,并致力于让海外华侨华人了解祖国的发展成就,筑牢海外乡亲的“根、魂、梦”。

学术交流中心暨侨史文物资料收藏服务研究中心投用,举办“丝路行者——饶宗颐教授书画作品展”等涉侨外展,开展新马土生华人历史文化等侨史研究……如今,华侨博物院的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学术研究、海外联谊等多项工作全面开花。

近年来,华侨博物院更是主动利用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2019年以来,先后制作了37项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包含27条文物实物、侨史资料鉴赏视频,4部云展厅虚拟体验产品,5个云临展,推出系列云教育课程1套、云讲解视频3集、科普纪录片1部,采用讲解员介绍和华博IP卡通形象“阿华”“小侨”对话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馆里藏品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

目前,华侨博物院正在实施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对全院文物进行数字化拍摄、建模,线上公开全部文物照片,将于近期推出全院基本陈列线上展厅。

“通过院藏的侨史文物资料和研究成果,回顾华侨华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足迹,我真切地被华侨华人的赤子心、爱国情、报国志所打动,同时也看到不同文化的碰撞冲突与融合。”正在参观的许先生说。

展教互动融合

弘扬嘉庚精神时代价值

随着“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厦门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保送生吴曼筠和朱昱萱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华侨博物院。她们一个多月的志愿服务旅程也由此画上圆满的句号。

一个多月前,作为华侨博物院2024年度新招募志愿者,她们在通过志愿者培训与考核后,站上“华侨华人的故事——赤子丹心”博物馆研学教育实践活动的讲台,为厦门实验小学340名学生讲述华侨华人的爱国故事,引导他们感悟嘉庚精神和华侨先贤的家国情怀。她们认真备课、生动演绎、用心指导,出色地完成博物馆交予的志愿服务任务。

“华侨华人的故事”研学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华侨博物院社会教育的品牌项目,至今已经连续开展7年,累计举办118场次,4984人次参与。

与厦门大学、集美学村一样,华侨博物院是陈嘉庚先生教育系统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嘉庚先生将博物馆社会教育纳入其‘大教育’视野,希望华侨博物院不仅成为维系祖国同胞和海外侨胞情感的纽带,也能发挥启智育人、繁荣祖国文化的作用。”钟志诚说,多年来,华侨博物院持续挖掘嘉庚精神的核心内涵,弘扬嘉庚精神的当代价值,结合中国重要传统节日、国家重大纪念日、嘉庚精神宣传月和馆藏特色,馆校衔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

六一节,让孩子拓印馆藏动物标本;端午节,指导青少年制作创意超轻彩泥龙舟和中草药香囊;中秋节,开展亲子家庭兔子花灯DIY制作活动……如今,华侨博物院打造的多元社会教育活动已成为众多游客和市民的“趣味课堂”,一系列创新玩法让文化场馆摆脱以往沉闷的刻板印象。

展中有教,教中有展。在“华侨华人的故事——赤子丹心”和“华侨华人的故事——辉耀历史”研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滇缅公路”棋盘游戏和“华文小报”,感受“南侨机工”的拳拳赤子之心;在“拓画物语”特需儿童融合活动中,借助自然场景营造、游戏式认知和表达性艺术参与等,让孤独症儿童参与融合性训练,提高他们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及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展教的巧妙融合,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文化体验,更是引领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领悟嘉庚精神、涵养历史思维、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服务社会理念。

日前,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一级博物馆评估结果公示,华侨博物院和厦门市博物馆同时上榜,实现了厦门国家一级博物馆“零的突破”。

“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钟志诚说,站在新的起点上,华侨博物院将进一步提升服务工作,充分展示以陈嘉庚先生为代表的华侨华人恋祖爱乡、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时代价值,为观众提供更多的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更好的参观体验。

来源:中华商报
评论 (0人参与)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