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频道
北京
河南
上海
江苏
大湾区
2025年10月17日
中美互征港口相关费用:航运业迎双重考验
2025-10-17 13:51:10
来源:中华商报实习编辑汪思维综合报道
浏览量:340
字体:
点击听新闻

政策生效后,航运业已显现显著波动。洛杉矶港最新预测显示,10月吞吐量预计环比下降12%,出现“大船绕行、小船拥挤”的反常现象,部分船公司开始调整航线,将美西港口挂靠转为加拿大温哥华港或墨西哥曼萨尼约港。

  自1014日起,中美两国针对对方船舶的港口相关费用征收政策正式落地实施。截至1016,政策生效已进入第三日,美国美森轮船公司一艘货柜船在宁波港完成首笔440万元人民币特别港务费缴纳,而洛杉矶港吞吐量已出现明显下滑。这场由美国率先挑起的航运领域博弈,正引发全球供应链连锁反应,海运成本与行业格局面临双重影响。

  中美双方政策体现了明确的分级收费与豁免机制美方以“301条款为由推出的歧视性收费方案呈现三重分级特点,将船舶分为三类精准施策:中国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按每净吨50美元计费,中国建造的船舶采用每净吨18美元或每集装箱120美元取高原则,所有外国制造的汽车运输船则按每净吨14美元征收。该政策采取渐进式提价,至2028年对中国运营船舶的收费将飙升至每净吨140美元,集装箱相关收费也将翻倍至250美元/箱。

  作为对等反制,中国交通运输部于1010日发布《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明确收费对象,包括美国拥有或运营、持股超25%及美国建造的船舶,同时规定中国建造的船舶、仅入厂修理的空载船舶可予以豁免。收费标准分四阶段上调:2025年每净吨400元人民币,20264月升至640元,20274月达880 元,20284月起增至1120/净吨。为避免重复征收,政策特别明确同一航次多港挂靠仅在首港缴费,单船年收费上限为5个航次。

  据彭博社测算,一艘巨型油轮单次停靠中国港口需支付约620万美元,而美国港口对10万吨级集装箱船的单次收费高达500万美元,相当于中美贸易额外加征4%关税。

  政策生效后,航运业已显现显著波动。洛杉矶港最新预测显示,10月吞吐量预计环比下降12%,出现“大船绕行、小船拥挤的反常现象,部分船公司开始调整航线,将美西港口挂靠转为加拿大温哥华港或墨西哥曼萨尼约港。

  细分领域中,集装箱运输成为受冲击最严重的板块。以14000TEU集装箱船为例,中国籍船舶新增费用占运输成本的25%,中国建造船舶占比也达9%。在当前美线运价低迷的背景下,中远海运、OOCL等中资企业每年将额外承担15.3亿美元成本,占全球行业新增支出的近五成。1016日港口航运板块市值数据显示,龙头企业中远海控总市值为2321.91亿元,虽仍居行业首位,但较政策落地前已出现小幅波动。业内预计,船公司将通过集体涨价转嫁成本,美西线运价可能在11月初出现阶段性反弹。

  相较之下,油运和散货运输呈现 "成本转嫁能力较强的特点。VLCC 油轮每航次新增费用占运输成本的73%Capesize 散货船高达162%,但由于四季度处于传统旺季,行业景气度上行支撑运价传导。华泰证券分析认为,中国籍油运、散货企业因挂靠美国港口比例较低相对受益,招商轮船、中远海能等企业市值在板块内保持稳定,而美籍同类企业将因中国港口收费持续承压。

  随着中方反制措施落地,其维权行动也同步推进。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与中国船东协会联合发声,直指美方措施违背WTO非歧视原则,基于虚假指控实施贸易保护。商务部已明确表示,将联合欧盟、日韩等利益相关方在WTO框架下发起合规性诉讼,并依据修订后的《国际海运条例》启动反制工具箱。此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曾警告,美方措施将推高全球海运成本,扰乱供应链稳定,还将加剧美国国内通胀压力。

  美方政策的反噬效应已开始显现。美国造船成本较高,政策难以扭转产业竞争力差距,反而可能冲击本土经济。美国卡车运输协会警告,港口作业受阻将引发全美供应链紊乱,感恩节旺季商品库存或减少15%-20%;农业部数据则显示,依赖海运的60%农产品出口将面临利润挤压,进一步推升国内通胀压力。

 截至北京时间10月16日,中美双方尚未就费用互征问题进行磋商。中国商务部重申,反制措施是 "必要的被动防御",希望美方正视错误并回到对话轨道。航运咨询机构 Alphaliner 预测,若争端持续,全球航运网络可能出现 "去中美航线依赖的趋势,区域贸易航线或迎来发展机遇。

     图源:出海网


来源:中华商报
评论 (0人参与)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