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频道
北京
河南
上海
江苏
大湾区
2025年10月11日
特朗普“情绪式外交”导致中美关系再起波澜
2025-10-11 05:40:53
来源:中华商报特邀撰稿人谢建华
浏览量:395
字体:
点击听新闻

美东时间10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媒体上表示,自己原定于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与中国国家领导人的会晤“似乎已不再有意义”。波澜再起的中美关系何去何从?

特朗普声称“因中国对稀土矿出口实施新的管制措施,“没有理由”与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即将召开的APEC峰会上会面,还扬言可能将大幅提高对中国产品的关税,并考虑更多反制措施。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发全球市场震荡,也让中美关系的未来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稀土:大国博弈的关键棋子
稀土,这种被誉为现代制造业“工业维生素”的特殊元素,在新能源、芯片、军工、航天等高科技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中国,作为全球稀土供应的绝对主导者,此次出台的管制措施,本意是出于产业安全和国家战略的考虑。然而,在美国眼中,这却被视为“地缘经济博弈”的升级信号。特朗普的言论,充分暴露了美国对中国掌握关键战略资源的不安。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威胁这一手段,迫使中国在稀土问题上做出让步。但正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关税大棒并非万能良药,其副作用也不容小觑。一旦实施,美国企业与消费者很可能会受到波及,进而加剧美国本土的成本压力。就像此前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最终往往是美国消费者自己承担了更高的物价。

“情绪式外交”:短期筹码,长期伤害
事实上,这并非特朗普首次在中美关系的关键时刻采用“情绪式外交”。类似的关税威胁与会晤“放话”,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为美国制造一些谈判筹码,但从长期来看,却严重削弱了国际社会对美方的信任。这种反复摇摆、缺乏稳定性的外交策略,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增加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美国自身的国际形象。原本的“战略竞争”,也在这种情绪化的操作下,逐渐异化为“情绪对抗”。例如,此前特朗普多次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又在谈判过程中出尔反尔,让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誉产生了严重质疑。


理性对话:化解分歧的唯一出路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彼此之间的任何一个单边激烈动作,都可能引发全球性的连锁反应。对于中方来说,在坚定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前提下,也需要保持战略定力,避免被美方的情绪所左右,陷入无谓的冲突。而美方如果继续将关税与威胁当作主要的外交工具,那么损害的将不仅仅是双边关系,全球对美国经济与政治的信心也会受到严重削弱。毕竟,理性、务实、相互尊重与信任,才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石。无论双方是否在APEC峰会上会面,如果谈判的氛围充满敌意与威胁,那么想要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无疑是天方夜谭。


重回正轨:符合全球共同利益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压力持续,地缘冲突不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美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引擎,如果陷入恶性循环的对抗,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不仅会拖累两国自身的经济发展,还会使全球供应链进一步分裂,最终导致“多输”的局面。相反,如果双方能够摒弃前嫌,重建互信,在关键领域加强协调与合作,那么不仅能够稳定全球经济,还能为地区与世界带来信心。这不仅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国际社会普遍期待的方向。
特朗普的这次“情绪式外交”,再次给中美关系敲响了警钟。“见”与“不见”,其实并非决定中美关系的关键所在,理性与信任,才是真正决定两国关系未来走向的根本因素。中美关系,承载着远超双边范畴的战略意义,我们期待双方能够超越情绪化的对抗逻辑,早日回到建设性的合作轨道上来。希望中美双方能够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原则,管控好分歧,恢复沟通与交流,为世界经济注入一针强心剂,让中美关系早日重回理性、稳定、健康的发展正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两国人民的福祉,也才能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源:路透社

来源:中华商报
评论 (0人参与)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