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频道
北京
河南
上海
江苏
大湾区
2025年10月01日
熊家长养出熊孩子:教育缺失的系统性问题
2025-09-14 13:37:47
来源:中华商报
浏览量:1431
字体:
点击听新闻

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爱,还有边界与规则。爱不是无条件纵容,而是让孩子明白:行为要负责任,规则必须遵守。爱如果没有边界,就会变成伤害;教育如果没有规矩,就会变成灾难。

近年来,“熊孩子”现象频繁登上新闻和社交媒体:他们在餐馆大闹、在高铁霸座、在学校顶撞老师,甚至在家中打骂长辈。表面上看似孩子淘气,但放大来看,这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多重缺失。
社会的规则意识淡薄,公共场所约束不严格;家庭教育纵容、缺乏边界;学校偏重知识分数而忽视德育。

当三者未能形成教育合力时,孩子很容易把“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作理所当然。这不仅是个体的问题,更是整个教育和社会体系的警示。
当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教育失衡,孩子的不良行为就可能被纵容,熊孩子背后,是整个体系的缺位。
一、海底捞事件:恶作剧还是违法?
上海黄浦区发生了一起轰动案件:几个孩子在海底捞吃饭后,竟往火锅底料撒尿。最终,法院判决孩子们赔偿火锅店220万元。
舆论分成两派:一派认为孩子未满18岁,只是淘气恶作剧,不必小题大做;另一派认为17岁已经高中生,具备辨别是非能力,应承担责任,重判有助于警示社会。
我认为:这绝非小孩子的“恶作剧”,已经触碰法律和公共秩序底线。17岁的孩子完全能够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孩子的无知,往往是父母纵容的结果;如果父母总是用“他还小”来推脱,最终害的还是孩子自己。
二、霸凌同学:锒铛入狱
2015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一件震惊中美社会的留学生霸凌案:几名中国籍留学生因琐事,对两名女同学实施长达数小时的残酷折磨,包括殴打、脱衣、烟头烫身、强迫吃沙子等。
庭审中,主犯翟芸瑶、杨玉菡、章鑫磊分别被判13年、10年和6年监禁。令人深思的是,部分家长在庭审中并未真正理解法律严肃性,甚至尝试贿赂证人。
我看到:孩子的冷漠与残忍,正是家长教育缺失和价值观扭曲的映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行为往往反映家庭教育的不足。
父母的行为和价值观,是孩子行为的模板。
三、麦当劳里的爷孙俩
我曾在麦当劳看到一对爷孙。爷爷买了三份汉堡和三杯饮料,坐下后孙子迫不及待大口吃起汉堡。爷爷喝了一口饮料,孙子立刻嚷道:“这是我的饮料,你为什么喝?

爷爷尴尬道歉:“爷爷口渴,三杯你也喝不完。”孙子顶回去:“我就要喝完,不许你 喝!”最终三个汉堡只剩一小块,三杯饮料全被孩子喝光。“剩下这点我吃不了了,你吃掉吧!”孙子对爷爷像对佣人似的。
我当时心想:一个严重超重的孩子吃三份汉堡已经明显过量,爷爷却没有制止。老人的纵容让孩子觉得霸道行为可以被接受。
难道爷爷不知道:没有规矩的宠爱,是披着糖衣的毒药。
四、家庭聚餐:教育的尴尬一幕
我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一次在亲戚家聚餐,她看到几个孩子用筷子翻菜、抢菜,于是善意提醒:要用公筷;不可随意翻动菜碗里的菜;喜欢的菜拿了就不能再放回。
孩子们却顶嘴:“你是谁?你又不是我妈,凭什么管我?”

孩子的母亲过来,却并未制止孩子,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要听话哟!婆婆可是个老师哦!”孩子们立刻回怼:“她不是我老师!”然后继续胡闹,把餐桌弄得一片狼藉。
我妈妈非常难过:孩子的无礼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的漠视。家长的纵容,是孩子不懂规矩、不懂礼貌的根本原因。
熊孩子的背后,永远站着熊家长。
五、公共场所的熊家长
高铁、飞机、机场、商场……我看到太多家长纵容或无理行为:高铁上,家长赖座,抢占别人的座位;飞机上,老人占商务舱座位,对空乘指责“你们不尊老”;机场里,留学生对母亲拳打脚踢,只因母亲没满足虚荣心。
孩子看到撒泼得逞,学会仗势欺人。家长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的直接榜样。父母的样子,就是孩子的未来。
六、熊孩子不是一天养成的
我曾看到孩子因游戏或虚荣心打滚撒泼,向父母、爷爷奶奶施暴,部分家庭纵容、迁就,孩子甚至说:“现在打不过你,将来我长大了,我得好好治你。” 

听到这些话,心里一阵阵发凉。你不觉得只有一代熊家长,才会养出一代熊孩子。
七、家庭餐桌与公共规则
中国传统围桌文化虽亲密,但增加疾病传播风险:幽门螺杆菌、乙肝、甚至食道癌风险。公筷、分餐不仅是卫生问题,更是教育孩子遵守规则的方式。

孩子纵容乱夹菜,家长不制止,形成“无规矩可循”的行为模式。当然家长也是认同这不是什么大事。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说,每次在外面吃饭我都提到要用公筷。总有人说:“你放心,我没病。” 弄得我哭笑不得。我们家从来就用公筷。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家里就不用公筷。
八、成年留学生的法律边界
我曾帮朋友照顾来美留学的孩子。他平时会找我聊天,但有一段时间没来,我以为学业繁忙。没想到,他突然出现,说:“我需要找律师。”

我惊问:“为什么要律师?打什么官司?” 他告诉我,他因为愤怒砸坏同学房门,被报警处理。

我提醒他:“别人的房子是私人领地,没有允许不能随意闯入。无论中国还是美国,这都是违法行为。”

我建议他告诉父母,再商量处理方案。他临走时说:“不是孩子的矛盾吗?”

我问:“你多少岁了?”他说:“25岁。”
我严肃说:“25岁还是孩子吗?不论在哪国,18岁以后,你就是完全法律责任人。”
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孩子后来跟别的孩子吸毒,还加入了卖毒品,好像他不是主谋,但也进了美国的大牢,弄得家长痛心不已。
成年后的孩子,每一个行为都承担法律与道德责任;纵容与放任,只会让他们陷入更严重的麻烦。
九、结语:爱要有边界,教育要有规则
大多数孩子懂事可爱,但少数熊孩子提醒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不护短;学校要重视德育,别只盯分数;社会要划清底线,让孩子懂淘气与违法的区别。
爱不是无条件纵容,而是让孩子明白:行为要负责任,规则必须遵守。
爱如果没有边界,就会变成伤害;教育如果没有规矩,就会变成灾难。


作者:陈晓笛

图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华商报
评论 (0人参与)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