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山西临汾探源中华文明,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故事、中华文化如何更好地进行国际化创新交流和有效传播。
北京时间12月15日,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4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主要负责人,走进山西临汾,探源中华文明,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故事、中华文化如何更好地进行国际化创新交流和有效传播,为做大做强华文传媒发挥更大的作用。
翻开山西的地理画卷,716公里长的汾河犹如一条巨龙,自北向南奔腾而下,气势磅礡地将临汾盆地一分为二。临汾之名,正是因其地处汾水之滨而来。
据史载,元末明初,临汾洪洞大槐树下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移民,如今的大槐树移民子孙繁衍遍布中国各地,并辗转迁徙海外。临汾被世界华人当成“家”、称为“祖”、看作“根”。在“根”的引领下,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华人踏上归途,寻找的不仅是地理上的坐标,更是那份由血脉相连、文化传承所赋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陶寺遗址位于临汾市襄汾县,年代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确定的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之一,被学界认为是“最初的中国”。这里先后出土各类文物5500余件,揭示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在陶寺遗址随葬品中,发现了大量表明社会地位和身份的礼器,以及代表礼仪制度的仪仗器物等。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