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频道
北京
河南
上海
江苏
大湾区
2024年06月21日
废除高考,中国教育应向美国看齐
2024-06-12 15:00:39
来源:中华商报
浏览量:631
字体:
点击听新闻

中国高考制度的弊端,提议废除并借鉴美国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和宽进严出模式,强调改革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呼吁教育向先进国家看齐。

作者:张学军

中国一年一度的高考已降下帷幕。往年此时会出现一种奇观,莘莘学子们纷纷以撕书、焚书来表达解脱的狂喜。近年来这种场景不再,但不是考生没有了情绪,只是连宣泄的自由也没有了。

高考这种深具中国特色的“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被诟病很多年了,但它像铁打的一样,数十年来纹丝不动。有过一些小打小闹的“改革”,如“3+X”之类,但是它作为应试教育的典型模式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高考弊病太大。

一是考试异化。考试本来是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现在成了目标本身。分,成了学生的命根,学生成了分数奴,家长也是。所有的手段都指向要考高分。校外辅导班是有效提升分数的手段,当局为了“公平”起见,为了“保护”学生起见,出台“双减”政策,取缔了校外辅导班,但是治标不治本。只要高考的指挥棒不变,校外辅导只会从公开转入地下,学生的负担照旧,不公平照旧。

二是窒息创造力。应试教育一切围绕分数转,用总分考察学生,那种具有特殊才能而偏科的人,因为未能平衡发展,注定成绩不高,上不了好大学。像乔布斯、马斯克这样的人才,在中国的教育环境里注定没有出头之日,一定会被扼杀,不可能脱颖而出。

三是催生更多悲剧。中国每年都有中学生跳楼的、自缢的、喝药的,很多都是因为高考的压力。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书上大学,社会也不需要每个人都成为大学生,也需要很多的技工,但是现实逼迫着大家必须走这条单行道。千军万马蜂拥独木桥的结果,就是很多人被挤下水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对于年轻人来说,高考已经成为万恶之源。

高考制度就不能改进设计,让它更科学一些,更合理一些?有人替教育部辩护,说理想的设计可以很浪漫,但是现实的设计只能如此。教育部的人已经绞尽脑汁了,他们能做成这样已经不容易。

如果没有足够的智商去创新,何妨抄袭现成的方案。

当今世界,世所公认,教育最发达、最科学、最有成效的是美国。世界各国的青年学子,把到美国留学作为梦想,以能到美国留学为荣。全世界的人们已经用脚投票,指出了最好的教育模式何在。从美国许多年来培养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等精英人群的数量和质量看,美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教育强国。

中国教育为什么不能向美国看齐呢?就虚心地抄一回美国的作业吧。

第一,废除僵化的高考制度。代之以美国那样的SAT、ACT竞争式的全国统考。美国的统考和中国的高考有点像,但有本质的不同。它们是民间组织的,并形成竞争关系,促使双方都必须千方百计更好地命题、更好地组织考试,各大学才会认可其统考成绩的可靠性。而且统考成绩只是作为大学录取的一种参考,不是全部。

第二,评价多元化。除了SAT、ACT的统考成绩外,大学还会考察学生的其他方面,把统考成绩和平时成绩(GPA)相结合,把校内成绩和校外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把考生的自我表现和他人的推荐相结合,多种方式并举,保障了不会埋没真正的人才。

第三,还学生学习的快乐。去除了高考紧箍咒,去除了“一考定终身”的恐惧,中国的学生可以像美国的学生那样自由地学习,快乐地学习。学习成为一种培养创造力的过程,而不是机械追求分数的苦行僧过程。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和美国国情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在美国行得通的模式,在中国不一定行得通。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关系社会,如果没有高考的“高压线”“一刀切”,把录取的权力下放给大学,只会造成混乱,走后门成风,贫寒子弟将更加没有出路。

这不是无解的问题。强化监督即可。人民有监督权,新闻媒体有监督权,对于不正之风,曝光它,严厉处分它。国情可以改变,社会风气可以改变,虽然需要假以时日。但高考的改革迫在眉睫,不然将有更多的人才被扼杀。

改革大学入口的同时需要改革大学的出口。借鉴美国的宽进严出,跨进大学门槛只是第一步,靠糊弄侧身进来的,可能将很难毕业。这样也就从机制上保障了真正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混日子的终究混不下去。

承认中国教育落后,向先进国家看齐,这没有什么丢人的。相反,固步自封,明明落后还夜郎自大,妄称老子天下第一,那才是光着屁股推磨,转着圈地丢人。

来源:中华商报
评论 (0人参与)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