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选中莫迪政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莫迪在印度人民党总部进行演说(6月4日,新德里,高桥铃 摄)
在印度大选中,总理莫迪领导的以印度人民党(BJP)为核心的执政联盟预计议席数将出乎预料地减少。在印度国内,对贫富差距和年轻人失业问题的批评根深蒂固。出现政治不稳定,削弱政策的执行力这一隐忧。
“力争到2047年(脱离英国独立100年后)跻身发达国家行列”,莫迪一有机会就重复这一目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推算显示,到2027年,印度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超过德国和日本,跃居世界第三。但与中国相比,仅为2成左右的水平,需要进一步的高速增长。
然而,在此次大选中,执政党却意外地陷入了苦战。莫迪自2014年上台以来,发挥了强有力的领导作用,推进了税制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执政党陷入苦战,前景变得不明朗。
在选举战中,人民党大力宣传在莫迪政府领导下实现较高经济增长率的政绩,另一方面,在野党则批评莫迪优待财阀,结果扩大了贫富差距。未能受益于高增长的贫困阶层等的选票被认为流向了在野党。
作为印度主要股价指数的SENSEX在6月3日创出新高,但是在执政党获得的议席数似乎低于预期的4日却转为下跌。当天的收盘价比前一天下跌近6%。有观点认为,投资者不乐见印度政治变得动荡。
在印度人口达到约14亿,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背景下,莫迪政府描绘了凭借吸引外国资本、提高劳动者收入、增加消费这一良性循环。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许多课题需要克服。
印度智库“发展中社会研究中心”(CSDS)在选举前实施的调查显示,作为国民最重视的主题,就业、物价和发展等与经济相关的项目排在前列。
▲在印度人民党总部前聚集的支持者(6月4日,新德里,高桥铃 摄)
在印度,年轻阶层的高失业率已经成为一个问题。每年约有1000万至1200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从该国的产业结构来看,服务领域所占的比例较高,因此当务之急是发展附加值高、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的制造业。
莫迪政权在2014年上台后提出制造业振兴政策“印度制造”,力争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当初计划到2022年将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5%,但至今未能实现。
近年来,以中美对立导致的供应链调整为东风,来自海外的投资也日趋增加。虽然外资企业的半导体和纯电动汽车(EV)的工厂建设计划接连不断,但很多人指出印度在电力和物流等基础设施上的不足。
即使是作为莫迪老家的古吉拉特邦这样的基础设施发达的地区,仍然存在电压短暂下降和瞬间停电的情况。人民党曾表示,为了迎接莫迪的第三个任期,将扩大包括扩充高速铁路网在内的基础设施投资。
印度经济虽然实现了快速增长,但贫困和贫富差距严重。人均名义GDP仅为2500美元左右,与邻国孟加拉国相当。超过40%的国民生活在世界银行定义的“贫困”线以下。
世界不平等实验室的数据显示,印度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约占该国整体财富的40%。同时指出,贫富差距比属于英国殖民地的时期还要严重。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岩城聡 新德里、花田亮辅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