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频道
北京
河南
上海
江苏
大湾区
2024年06月21日
工信部发文,单踏板被禁?特斯拉首次回应
2024-06-06 14:34:32
来源:ifanr爱范儿
浏览量:719
字体:
点击听新闻

新能源汽车技术与驾驶模式的争议

特斯拉车友群又炸了。

是因为昨天新上市的 Model 3 高性能版吗?不是,这辆强调驾驶性能的新车没能掀起多少波澜,关注它的人实在有限,真正引起轰动的,是一份来自工信部的文件。

5 月 27 日,工信部发布《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等五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形成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其中「A 型及同时具有 A 型和 B 型电力再生制动系统的车辆,在前进挡下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能使车辆减速至停车」,成为讨论焦点。

所以,单踏板的时代要结束了?

踏板的一生,就是在「反复拉扯」

2023 年 11 月,GB 21670《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修订工作组第六次会议在重庆召开,来自 50 余个单位的 80 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重点讨论了标准中关于 A 型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的相关内容。

与会专家从制动强度限制、人机交互和工作模式提醒、是否允许制动停车等几个方面给出了建议方案。最后,便形成了开头的那一份征求意见稿。

为明确 A 型电力再生作为一种辅助制动的定位,在经过充分行业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该要求,旨在引导驾驶员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保证行车安全。

文件指出,驾驶员长期通过控制加速踏板来实现制动停车,可能会养成相应的驾驶习惯,在紧急制动工况下出现误踩加速踏板的情况。同时,工信部也在文件中进行了说明,表示考虑到行业技术和产品现状,会给这一条款单独的过渡时间。

对于这份文件引发的争议,特斯拉方面也作出了回应,表示这项标准目前尚未正式发布和实施,不影响现有的产品和功能。

对了,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为今年 7 月 27 日,如有意见和建议,需要以书面或电子邮件形式进行反馈,个人需署名,单位需加盖公章,并留联系方式。

▲一份在特斯拉车主群里流传的文件

我已经看到不少特斯拉车主在行动了,在他们看来,禁用「单踏板」模式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种倒退。

真的吗?

在这里,还是先给没有接触过这种驾驶方式的朋友解释一下,还是有不少人以为特斯拉只有一个踏板。

特斯拉同样为旗下车型配备了两个踏板——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不一样的是,松开它的加速踏板不仅意味着停止加速,还能激活动能回收系统,实现车辆的减速,处于「保持」模式后还能让车辆完全停止,全程无需踩下制动踏板。

特斯拉认为,如果只靠一个踏板就能完成车辆的加速和制动,驾驶员在日常驾驶时,就不需要频繁在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之间来回切换,开车更加轻松。

对于这样的驾驶方式,工信部曾经还是蛮支持的。

三年前,也就是特斯拉如日中天,市值突破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制造商的那一年,有人向工信部投诉了特斯拉的踏板逻辑,认为具有明显制动效果的加速踏板违背了汽车百年以来的驾驶习惯,是误踩加速踏板的罪魁祸首。

工信部当时的答复是:

制动能量回收与单踏板驾驶模式都是新能源汽车的新技术之一。这些技术并不是特斯拉特有技术,用户在购买和使用相关新能源产品时,应熟悉新能源车辆技术特性,确保行车安全。

实际上,所谓「单踏板模式」并非特斯拉首创,市面上也并非只有特斯拉车型具备这一功能,宝马、奔驰、福特、极星、smart 等品牌的新能源车型,也可以通过强动能回收来刹停车辆。

只不过,相对其他企业,特斯拉要激进许多。

2013 年,特斯拉推出首款车型 Model S P85。一开始,动能回收是可以完全关闭的,但在一次 OTA 升级中,特斯拉悄悄「砍」掉了取消键,用户只能在「低」动能回收和「标准」动能回收之间 二选一。

2020 年 6 月,特斯拉又对其动能回收系统进行了一次重要变更,在北美车型中取消了「低」动能回收的选项,用户只能使用「标准」动能回收。随后在 2021 年 1 月,首批交付中国市场的 Model Y 车型,也只剩下了「标准」选项。

长期以来,尽管很多业内人士都在持续呼吁特斯拉放弃「单踏板模式」,但特斯拉一直都不认为这个功能存在问题,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用户不会用」。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曾表示,特斯拉需要加强消费者教育。此外,她还曾在社交媒体上否认北美的 246 起「失控事故」和特斯拉的强动能回收设定有关。

或许是迫于外界压力,特斯来最终在去年 5 月,召回了生产日期在 2019 年 1 月 12 日至 2023 年 4 月 24 日期间的部分车型,共计 110 万辆,相当于全球累计销量的 1/4。

特斯拉通过 OTA 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推送了新功能,允许驾驶员自主选择动能回收的制动强度,还会在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时在屏幕里发出提醒。

毕竟,「刹车失灵」这个锅,特斯拉可不想再背了。

最终做决定的,是你的右脚

2021 上海车展首日,特斯拉车主张女士身穿印有红色「刹车失灵」字样的白色 T 恤,爬上一辆 Model 3 展车大喊「特斯拉刹车失灵」,随即特斯拉冲上热搜。

三年后的当下,特斯拉终于等来了一审判决,告别了「刹车失灵」这个阴影。

5 月 30 日下午,特斯拉 (上海) 有限公司与张女士名誉权纠纷案在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张女士公开发表致歉声明,并赔偿特斯拉 (上海) 有限公司各项损失合计 172275 元。

判决书中写到:

张女士在明知无确凿依据的情形下,向公众发表言论时非但未注意用词客观中肯,反而刻意选择上海车展媒体日至特斯拉展台区域,事先制作并身着印有「刹车失灵」字样的 T 恤,爬上展车车顶大喊「特斯拉刹车失灵」,刻意借助现场媒体迅速广泛传播该未经求实的信息。

其言行明显具有贬损特斯拉上海公司名誉的主观故意和过错。张女士提出其不具有主观过错的抗辩意见,法院不予采纳。

从结果来看,法院已然为舆论和法治方面为特斯拉正名,然而,围绕单踏板模式的争议却未因此画上句点,这种独特的驾驶方式,与我们长久以来的驾驶习惯相比,确实存在显著差异。

从这点来看,未来,我们很有可能仍能通过加速踏板来控制车辆的加速和减速,但最后停车的那一下,还是得踩下制动踏板。

不要小看习惯的力量。

20 世纪 30 年代,为了减轻飞行员长时间飞行的疲劳,民航领域开始使用三轴稳定的自动驾驶仪,但随之而来的,是关于飞行员对机器的过度依赖,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可能的迟缓反应,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也因此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标准的规定。

在汽车的世界里,我们也在寻找那条细如发丝的平衡线。单踏板模式无疑改变了常人对于驾驶的认知,用一种近乎魔法般的方式,让加速和制动在同一个踏板上交织。但在这一功能的背后,隐藏着对驾驶习惯和安全意识的挑战。

在任何行业的创新中,都存在一个边界,一个由安全性、法规、用户接受度和社会责任共同定义的边界。

工信部如今的征求意见稿,正是对这条边界的一次深刻审视。

来源:中华商报
评论 (0人参与)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