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频道
北京
河南
上海
江苏
大湾区
2024年06月29日
智能体萌芽,商业齿轮要如何转动?
2024-06-05 13:51:45
来源:中华商报
浏览量:488
字体:
点击听新闻

智能体还需分发到互联网平台,未来大模型厂商竞争力如何,或许与自身的互联网平台生态息息相关。

大模型要如何落地,业界的共识还没有完全形成,智能体是应用中备受期待的一种。自去年斯坦福和谷歌在一篇研究论文里面描述了生成式智能体(Generative Agents)的形态,这个概念就广受讨论。

近期更多大模型公司做起了智能体。5月30日腾讯推出的App元宝中,除了对话和搜索功能,智能体被放在一个重要入口。在此之前,国内布局智能体较早的是百度和字节,阿里也开源了多智能体编程框架与开发平台AgentScope。在5月30日的百度移动生态万象大会上,百度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心智能体平台已有超16万名开发者和超5万家企业入驻,且百度有意跑通开发者收益模式。

智能体会在大模型时代扮演什么角色、如何转动商业齿轮?这些问题至今仍未有最佳答案。记者与正在开发或已开发智能体的数名开发者交流了解到,企业开发者和个人开发者的诉求各异,未来各大模型厂商的竞争力如何,可能与厂商自身的互联网平台生态息息相关。

智能体萌芽

智能体的概念不难理解。斯坦福和谷歌的相关研究中,由25个智能体居民组成的虚拟小镇里,每个居民设定了基本信息,拥有性格和记忆,彼此之间可交互,这些居民展现出一些类似人类的行为。智能体可根据提示词或文字描述形成“人设”,背后依托生成式AI的能力。

在文心智能体平台,记者将智能体名称起为“健康助手”并将设定描述为“提供饮食相关建议”,便可进一步设置智能体,例如引导示例、基础配置或接入数据库,随后便可预览智能体。在元宝App创建个人智能体的流程也类似,记者输入智能体名称为“菜谱小助手”,将智能体设定描述为“菜谱专家,根据用户输入的食材或口味生成菜谱、指导做饭”,随后便生成了一个智能体,可以向智能体提问寻求菜谱建议。

▲元宝App和文心智能体平台生成的个人智能体,前者在审核中,后者为预览版

这些智能体以问答系统的形式呈现,相比普通的大模型问答系统,更聚焦解决具体领域的问题,有具体目标和任务。一些平台提供了用自然语言无代码和低代码方式创建智能体的选项。一名个人开发者向记者表示,他使用自然语言的方式开发智能体,这种方式类似一种提示词工程,用提示词的方式引导大模型输出,只要有创意,很快就能创建一个智能体。

厂商正在铺开智能体的应用。目前百度在百度搜索等旗下平台分发智能体,在字节Coze创建的问答Bot可分发至飞书、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微软Microsoft Copilot Studio本月推出Agent代理功能,开发者可根据特定任务和功能,构建主动响应数据和事件的智能Copilot。腾讯则在5月17日推出智能体平台腾讯元器,将支持智能体分发至微信客服和QQ。

业界对智能体多有期待。中信证券近日研报指出,今年以来,谷歌、OpenAI等头部厂商模型技术路线更侧重于应用落地,原生多模态、长文本处理成为算法模型更新重点,AI Agent(智能体)作为当前语言模型应用落地的最佳形式,预计将迎来技术转折,距离AI Agents应用落地或需6~12个月时间。

如何落地?

智能体备受期待的同时,记者从数名开发者或合作企业负责人了解到,目前大模型厂商对于智能体要形成什么样的生态和商业闭环,还未完全确定。开发者的需求各异,智能体的基础能力也还有待提高。

一名终端设备厂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与百度、字节等厂商合作创建智能体。与个人开发者用自然语言开发智能体不同,智能体要在商业场景落地要求严苛,要求回答专业准确,因此需要接入公司自己的知识库。对公司用户而言,创建智能体的过程并不是“一键生成”那么简单,即便是公司已有专业知识库,创建智能体的时间可能也要几个星期。要构建专业性较高的智能体,门槛还是存在的。

“我们看重百度智能体提供的平台,可以在百度搜索上看到我们的智能体,而且排列比较靠前。”以上负责人表示,若公司自己创建链接,不额外付费的情况下可能不会在搜索引擎页面排得很靠前。他认为,创建智能体的一大考虑是平台,例如百度可分发至搜索引擎、腾讯或许可以分发至微信。如果未来大模型厂商不再将智能体在相应互联网平台上优先推荐,或为此收费,吸引力会相应减少。

另一名终端设备厂商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也在推进与大模型厂商的合作,他看中的不是这些大模型厂商提供的分发平台,而是智能体本身的能力,更希望智能体可以接入公司的服务体系中,而不是只搭载于大模型厂商的平台上。虽然公司也在做自己的大模型,但相对更偏向端侧应用,因此对其他大模型厂商的智能体感兴趣。“未来智能体会接入大模型厂商自有的渠道上,还是由他们提供API(接口),我们自己将智能体接入产品中,还没有完全确定。”该负责人表示,相应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定下来,智能体生态还在初期。

对于智能体的商业化如何运转,多名开发者或合作企业负责人给出了自己的推测。

“以百度为例,未来越来越多智能体搭载于百度搜索上,可能会起到引流作用,可以从小红书等垂类App手中将一部分流量抢回来,有利于广告收入。”一名合作企业负责人表示,另有大模型厂商对智能体收费,目前业内对是否收费、如何收费还没有共识。

也有开发者告诉记者,他并未发现个人开发者的智能体产品会在大模型厂商的自有平台上优先推荐,或者说厂商旗下的多个平台的推荐机制不一样,推荐机制还未成熟。他认为,期待未来搜索引擎会优先推荐智能体并不现实,因为这影响到搜索引擎的使用体验。对个人开发者而言,或许可以将智能体看作“视频”,将大模型厂商看作“视频平台”,就像视频平台有收入分成计划,未来大模型厂商可能也会把广告收益分给开发者,个人开发者可以期待获得收入。

百度副总裁、百度搜索总经理赵世奇则在百度移动生态万象大会上表示,百度搜索是文心智能体流量源头之一,百度搜索正扩大适配场景,跑通开发者收益模式。

此外,记者从多名开发者了解到,目前大模型还面临幻觉问题,在创意类的智能体产品中表现不明显,但对商业场景影响较大,大模型本身还需继续完善。另有个人开发者告诉记者,将提示词复制到百度、字节、腾讯旗下多个平台便可以创建相似的智能体,智能体平台本身还不具备很强的黏性,另一个可能出现的困扰是,个人开发者创建智能体并不难,未来不排除出现创意被抄袭的情况,或可以通过版权保护等方式解决。

作者:郑栩彤
责编:刘佳

来源:中华商报
评论 (0人参与)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