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频道
北京
河南
上海
江苏
大湾区
2024年06月21日
迎初夏,养心脾!玉玄道太极三才:道医智慧,诠释自然和谐养生之道
2024-05-30 16:05:18
来源:京九晚报
浏览量:795
字体:
点击听新闻

夏季立夏在道医养生中的重要性,提出了顺应季节变化的养生策略,并详细介绍了玉玄道智慧艾灸养生方案,包括五运灸和养生灸的穴位及益处。

随着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立夏,这一夏季的首位节气,悄然降临。作为春尽夏来的标志,立夏不仅意味着自然界的更迭,更是人体调养的关键节点。在道医的智慧中,立夏养生,首重“养心”,揭示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哲学。

道医智慧:立夏养心,强脾固本

道医古训云:“暑为阳邪,最易耗气。”夏日炎炎,人体易汗流不止、气喘吁吁,甚至中暑晕厥,根源在于暑前未能及时补足气血,导致心脑供血不足。夏季五行归心,心属火,此时,心火虽旺而不至于过盛,恰是心火助脾土的黄金时期。因此,立夏养生策略应聚焦于养心与强脾,双管齐下,以确保气血充沛,从容应对酷暑的考验。

顺应四时,调和阴阳

据《黄帝内经》四气调神篇章的描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因此,夏季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鼓励人们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沐浴阳光,保持心志平和,如同大自然中幼果渐秀,人的心神、生命亦需如此滋养。立夏阳光温和,适宜进行“太阳进补”。道医认为,头顶为百会穴所在,晒头顶可补阳调气;背部的督脉、膀胱经亦需关注,有助于调理脏腑。劳宫穴,作为清心降火的要穴,经常按摩可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心平衡。遵循这一法则,可使体内气机顺畅,反之,则可能在秋季招致病痛,乃至影响冬季健康。今年是甲辰龙年,五运六气显示土运过旺,燥金与火运偏弱,预示脾胃易受湿气困扰,引发腹胀、腹泻等问题。加之上半年寒水司天,环境偏寒湿,养生需注重情志平和,固守心神。饮食上,推荐以清淡为主,适量摄取辛温食物如姜、葱、山药等,以助心气,祛湿健脾。

玉玄道智慧艾灸养生方案

针对甲辰龙年夏季,随着自然界阳气升腾至极盛,人体亦需顺应时节变化,调和阴阳,固本培元。玉玄道太极三才特推出艾灸养生指南,推荐“五运灸”与“养生灸”,重点取中脘,天枢,足三里,阴陵泉,丰隆等穴位,参照玉玄道四象灸法,清泻心火,养血补心。

五运灸:顺应自然,调和五行

“五运灸”理论根植于中医五行学说,即木、火、土、金、水,对应人体肝、心、脾、肺、肾五大脏腑。针对人体阴阳五行,通过调理人体太极运转中各个阶段的五行运行的属性,使气机升降出入正常。夏季属火,心火旺盛,易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衡。因此,精选艾灸穴位,如心包经之郄门,宁心安神,是人体气血深藏的地方,具有养心护心的作用。通过艾灸温通经络,促进五行相生相克之平衡,调和心火,助益脾土,从而达到整体调和之效。

养生灸:聚焦脾胃,强健后天之本

夏季湿热交加,脾胃易受侵扰,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乃至风湿留滞。玉玄道特别推荐“养生灸”,重点施灸于中脘、天枢、足三里三大要穴。中脘穴位于任脉,为胃之募穴,艾灸此处能直接温煦脾胃,促进消化吸收;天枢穴为大肠之募穴,调理肠胃气机,祛湿导滞;而足三里作为强壮保健要穴,灸之可增强体质,提升脾胃运化功能。此三穴联灸,旨在强健后天之本,确保气血生化有源,有效应对夏季常见的脾胃虚弱等问题。

 艾灸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操作,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一种身心灵和谐统一的生活方式。其精髓在于“天人合一”,即通过艾灸调和人体小宇宙与外界大宇宙之间的能量流动,使人在四季更迭中,顺应时序变化,达到生命的最佳状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艾灸疗法依据季节特性,选择不同的穴位与手法,促进人体与自然界的同步调适,提升生命的质量和生活的品质。

来源:中华商报
评论 (0人参与)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