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频道
北京
河南
上海
江苏
大湾区
2024年12月22日
孙思邈养生学
2024-05-07 14:02:24
来源:中华商报
浏览量:2569
字体:
点击听新闻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其养生学说包含《养生铭》、《保生铭》等作品,强调节制情绪、饮食和生活习惯。他提出“四少四多”养生秘诀,重视精神调摄和适度原则,创立“养生十三法”和《存神炼气铭》气功方法。孙思邈在《四言诗》中论述内丹修炼,在《摄养论》中根据季节变化提出饮食起居建议。《福寿论》中,他将道德规范与福寿相联系,认为善恶行为影响人的福寿。

(一)《养生铭》

陕西省耀县孙家塬是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的故乡。当地药王庙前立有一面石碑,上刻孙思邈所作《养生铭》,主要概括地论述了养生长寿方法,必须戒怒、防醉、守时、节食,这样才能精足、气畅、神安。特别指出了养生的关键在于个人能否重视养生和进行实践,“休论命”“在本人”这种朴素唯物主义养生思想更应铭刻在心。《养生铭》其言诚谛,其理通达,果能信受奉行,自当百病莫侵。全文如下: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疫,气弱病来侵。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鸣天鼓,寅兴漱玉津。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二)保生铭

为养生专篇,相传为唐代孙思邈术。收入《道藏》第571册。《医说》称:“真人保生铭”。《道藏》涵芬楼影印明正统本为本《保生铭》,简明扼要地指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养生要点和养生饮食、导引、精神等保健问题,强调人们更应重视劳动、洗浴、起居、房事环境诸方面。如能身体力行,必有益于身心健康。全文如下:

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饮酒忌大醉,诸病自不生。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肚。睡不苦高枕,唾涕不远顾。寅丑日剪甲,理发须百度。饱则立小便,饥乃坐旋溺。行坐莫当风,居处无小隙。向北大小便,一生昏幂幂。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每夜洗脚卧,饱食终无益。忍辱为上乘,谗言断亲戚。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每去鼻中毛,常习不唾地。平明欲起时, 下床先左脚。一日免灾咎,却邪兼辟恶。苦则损于心,甘则伤其志。咸多促人寿,不得偏耽嗜。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阳事。独卧是守真,慎静最为贵。财帛生有分,知足将为利。强知是大患,少欲终无累。神气自然存,学道须终始。书于壁户间,将用传君子。

(三)枕上记

又称《孙真人枕上记》。为孙思邈所作,主要论述在日常生活中从早晨到晚上的整个养生长寿的理论,阐明了饮食、导引、按摩、房事、运动等具体养生之道和注意事项,强调了自宿、饮食、运动的重要性,告诉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每日枕上,切须常记。元·陈元靓于《事林广记》中录《孙真人枕上记》中的一首养生歌,全文如下:

清晨一碗粥,夜饭莫教足。撞动景阳钟,扣齿三十六。大寒与大热,且莫贪色欲。醉饱莫行房,五脏皆翻覆。艾火熳烧身,争如独自宿。坐卧莫当风,频于暧处浴。食饱行百步,常以手摩腹。莫食无鳞鱼,诸般禽兽肉。自死兽与禽,食之多命促。 土木为形象,求之有恩福。父精母血生,那忍分南北。惜命惜身人,六白光如玉。

(四)卫生歌

唐代孙思邈所作,《道藏》、《寿世青编》均称:“孙真人卫生歌”,此据涵芬楼影印明正统本《道藏》。其歌宗明旨义,深入浅出地从养生长寿理论和方法上作了概括和总结,是极有价值的通俗著作。历来为人喜爱,朗朗上口,触物即时,身安寿永。《卫生歌》分卷上、卷下两部分:

1.卷上: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宜宝之,箕裘五福寿为最。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贪欲无穷怂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仗何能保此身。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太劳劳则怯。神若太伤伤则虚,气若太损损则绝。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四季长呼脾化食,三焦嘻却热难停。发宜多梳气宜炼,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磨常在面。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要增辛宜减苦,秋辛可省但教酸。季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保平安。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偏多无病难。

2.卷下:春寒莫使绵衣薄,夏月汗多宜换着。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惟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冰水。瓜桃生冷宜少食,免至秋来成疟痢。心旺肾衰宜切记,君子之人能节制。常令充实勿空虚,日食须当去油腻。大饱伤神饥伤胃,大渴伤血多伤气。饥食渴饮莫太过,免致膨脝损心肺。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身不生疾。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者将安适。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搓脐腹食消磨。夜半灵根灌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饮酒可以陶情性,大饮过多防有病。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肾家。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坐卧防风来脑后,脑内入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着体成灾咎。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终不喜。养体须当节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荣枯病惭侵,不问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大。急须端肃畏天威,静室收心宜谨戒。恩爱牵缠不自由,利名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自家福,免致中年早白头,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傀。思量无以报洪恩,晨夕焚香频仟悔。身安寿永福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惜命惜身兼借气,请君熟玩卫生歌。

▲清宫殿藏本孙思邈画像

(五)养生“十六不欲”

孙思邈的《千金方》中专辟"食疗篇",指出了养生“十六不欲”养生“十六不欲”:不欲极饥而食,不欲急渴而饮,不欲甚劳,不欲甚佚,不欲流汗,不欲多唾,不欲奔走车马,不欲极目远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不欲数数沐浴,不欲广志远愿,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不欲露卧星月,不欲眠中用扇。

(六)养生秘诀---四少四多

延年益寿是一个永久的人生话题,绝不是简单地吃点什么、喝点什么就可以达到目的。养生必须符合科学。 孙思邈对养生早就有精辟、科学、系统的论述。孙思邈尊号“孙真人”,他不仅创立了养生学说,而且身体力行,因此他不仅寿享高龄,而且活得健康快乐。他的养生要诀是“四少”、“四多”。“四少”是指“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四多”即“少欲多足,少言多思,少逸多劳,少食多餐”。

少欲多足是指人们若要长寿健康,就必须克服私欲,知足者常乐也。凡私欲熏心者,必患得患失,猜疑妒嫉,绞尽脑汁,心神不定。久而久之,必定会伤身耗神,虚火内升,伤心伤身,自难以健康长寿。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养生者也要克制性欲,纵欲必定伤身。

少言多思是指言语过多会伤气,致精与神都会有损。况语多再加上过激,更易斗气,便伤神又伤身了。少言,并不意味着少思,凡事要多思,就不会令脑细胞萎缩,便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要多思,多读写,写写字,下下棋,以保持脑的健康。

少逸多劳是说生命在于运动。很多人一“退休”后耽于安乐,就见百病缠身,况且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身体久不活动,气血不畅,久而久之,百病自然丛生矣。因此各个年龄层的人都要多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能健康,并延缓衰老。

少食多餐意思是人体是一个非常精密的整体,如食纳过量,定伤脾胃。吃得多,反而吸收少,白白增加内脏的负荷。尤其是老年人,若过量进食,便会加重心脏负担,乃至心力衰竭。过量的吃喝最易致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癌症等等。因此要长寿,一定要节制饮食,少吃多餐,“千金难买老来瘦”,真至言也。

(七)“戒十二多”

孙思邈很重视精神调摄,指出:“故善养生者,掌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同时也提出了“戒十二多”,并说明“多”对人健康的害处。“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思则伤脾。思虑过多会使脾的生理功能失常,出现脾胃呆滞,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形体消瘦等症。多思多念还消耗元气。“多喜则忘错昏乱,多笑则脏伤”。喜则伤心,心主神明。喜过度易致精神失常,诱发心悸、失眠、烦躁等病症。狂笑则损内脏,影响内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过多的操持繁琐事务,说话时间过长,就使脑神经持续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出现脑神经疲乏、失眠多梦、食欲不振、体力不支等现象,日久天长,就会影响健康。“多欲则志昏,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欲耗伤人的精力,令人头脑昏沉。而一味贪图虚荣,则使人思想庸俗,甚至损害身心健康。玩物丧志,沉缅于个人爱好之中,就会妨碍自己追求学问和完成事业。“多愁则心摄,多怒则百脉不定”。忧愁则伤肺,怒则伤肝。多怒则肝气不畅,情志失调,就会出现精神抑郁、胸闷肋痛等病。多愁损伤肺气,消耗元气,出现神气不足,情志抑郁,从而导致血压不稳、心跳脉搏不规律等病症,使正气虚弱而百病丛生。“多乐则意溢,多恶则憔悴无欢”。乐得过多,同样会使人耗散精力。多恶对身外的事物无一好感,自觉无称心之事,无欢乐可言,人也就会“憔悴”。总之,七情六欲过多即损害健康,它们使人气滞神伤,脏腑功能失调,诱发疾病,可使轻病变重,重病变危。这里所说的“多”和“少”是相对的,与我们常说的“勤动脑”“勤动手”并不矛盾。因此,孙思邈又说:“无多无少者,得几于道矣。”这就是说,一切要做到适度。孙氏提倡节欲,在于不违常理,而使气血充固,真气长存。

(八)养生十叁法

十叁法是孙思邈总结出的13种养生方法,又名耳聪明法。

1.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後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後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1)合眼,然後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後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覆3次。(2)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懒视。

3.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4.漱玉津 这里所指的玉津即津液、口水。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以下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後将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2)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後吞口水,然後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5.耳常鼓  每天临睡前後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1)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後放手,应该有卜一声。重覆做10下。

(2) 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摺,双手食指按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後脑风池穴10下,卜卜有声。

6.面常洗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1) 搓手36下,暖手後以後上下扫面。

(2) 暖手後双手同时向外圈。

7.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覆。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8.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覆。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9.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後两手交,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10.摄谷道 即提肛。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气放松。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11.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要由双脚做起。

12.常散步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民间有个说法,「饭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虽然有点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是有益的运动。

13.脚常搓 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对身体有益。

(1) 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 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

(2) 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

(九)存神炼气铭

孙思邈对气功亦深有研究,如:“修昆仑法”、“黄帝内视法”、“调气法”、“四季行工养生法”“六字诀12种调气法”、“子夜坐功”、“行功”和“天竺国按摩法”、“老子按摩法”、“面部按摩法”等。、《存神炼气铭》即是他研究、实践的结晶之一。该铭详细论述了神与气对身心健康的作用,并精辟地阐明了神与气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五时七候”之说,颇具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炼气的方法,对于人们锻炼身体,很有参考和使用价值。

《存神炼气铭》载:夫身为神气之窟宅,神气若存,身康力健;神气若散,身乃死焉。若欲存身,先安神气;即气为神母,神为气子。神气若俱,长生不死。若欲安神,须炼元气。气在身内,神安气海。气海充盈,心安神定。定若不散,身心凝静。静至定俱,身存年永。常住道源,自然成圣。气通神境,神通慧命。命住身存,合于真性。日月齐龄,道成究竟。依铭炼气,欲学此术,先须绝粒。安心气海,存神丹田。摄心静虑,气海若具,自然饱矣。专心修者,百日小成,三年大成。初入五时,后通七候。神灵变化,出没自在。峭壁千里,去住无碍。气若不散,即气海充盈,神静丹田,身心永固,自然回颜驻色,变体成仙,隐显自由,通灵百变,名曰度世,号曰真人。天地齐年,日月同寿。此法不服气,不咽律,不辛苦。要吃但吃,须休即休。自在自由,无阻无碍。五时七候,入胎定观。夫学道之人,入有五时:

第一时,心动多静少。思缘万境,取舍无常,忌虑度量,犹如野马,常人心也。

第二时,心静少动多。摄动入静,心多散逸,难可制伏,摄之勤策,追道之始。

第三时,心动静相半。心静似摄,心常静散相半,用心勤策,渐见调熟。

第四时,心静多动少。摄心渐熟,动即摄之,专注一境,失而遽得。

第五时,心一向纯静。有事无事,触亦不动。田摄心熟,坚散准定。从此已后,处显而入七候。任运自得,非关作矣。

第一候,宿疾并销,身轻心畅。停心入内,神静气安。四大适然,六情沉寂。心安悬境,抱一守中。喜悦日新,名为得道。

第二候,超过常限,色返童额。形悦心安,通灵彻视。移居别郡,拣地而安。邻里知人,勿令旧识。

第三候,延年干载,名曰仙人。游诸名山,飞行自在。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摄烟霞,绿云捧足。

第四候,炼身成气,气绕身光。名曰真人,存亡自在。光明自照,昼夜常明。游诸洞宫,诸仙侍立。

第五候,炼气为神,名曰神人。变通自在,作用无穷。力动乾坤,移山竭海。

第六候,炼神合色,名曰至人。神既通灵,色形不定。对机施化,应物现形。

第七候,身超物外,迥出常伦。大道玉皇,共居灵境。圣贤集会,弘演至真。造化通灵,物无不达。修行至此,方到道源。万行休停,名曰究竟。今时之人,学道日浅,曾无一候,何得通灵?理守愚情,保持秽质。四时迁运,形妄色衰。体谢归空,称为得道。谬矣此胎,息定观是。留神驻形之道,术在口诀,不书于文。有镕至人,方遇此法。细详留意,必获无疑。贤达之人,逢斯圣矣。

▲陕西宝鸡金台观内的药王像

 (十)丹修《四言诗》

孙思邈博通经传,学通“三家”(儒、佛、道),几度修隐,常居名山,洞明医道,尤于深达。故这首诗主要的内容是孙氏论述内丹修炼的步骤和修炼过程中感应及体会,也是其养生自修活动的真实写照。《四言诗》的全文是:取金之精,合石之液。列为夫妇,结为魂魄。一体混沌,两精感激。河车覆载,鼎候无忒。烘炉烈火,洪焰翕赫。烟未及黔,若藏霹雳。姹女气索,婴儿声寂。透出两仪,丽于四机。壁立几多,马驰一驿。宛其死矣,适然以革。恶黜善迁,情回意易。紫色内达,赤芒外射。熠若火生,乍疑血滴。号曰中还,退藏于密。雾散五日,川流百脉。骨变金植,颜驻玉泽。阳地乃敷,阴公乃积。南宫度名,北斗落籍。

(十一)摄养论

《道藏》称:“孙真人摄养论”,本论据涵芬楼影印明正统本《道藏》。其论是药王孙思邈依一年中农历12个月气候变化和人体脏气盛衰情况提出的饮食调剂、起居宜忌、防疾病理的养生理论和方法。

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宜减咸酸,增辛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勿冒冰冻,勿极温暖。早起夜卧,以缓形深。勿食生葱,损人津血。勿食生蓼,必为症痼,面起游风。勿食蛰藏之物,减折人寿。勿食虎、豹、狸肉,令人神昏不安。

二月,肾气微,肝当正旺。宜减酸增辛,助肾补肝。宜静膈,去痰水,小泄皮肤微汗,以散玄冬蕴伏之气。勿食黄花菜、陈醋,菹发痼疾。勿食大小蒜,令人气壅,关膈不通。勿食葵及鸡子,滞人血气冱精。勿食兔及狐貉肉,令人神魂不安。

三月,肾气已息,心气渐临,木气正旺。益减甘增辛,补精益气。慎避西风,散体缓形,便性安泰。勿专杀伐,以顺天道。勿食黄花菜,陈醋,菹发症痼,起瘟疫。勿食生葵,令人气胀,化为水疾。勿食诸脾,脾神当王。勿食鸡子,令人终身昏乱。

四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胃气。勿暴露星宿,避西、北二方风。勿食大蒜,伤神魂,损胆气。勿食生薤,令人多涕唾,发痰水。勿食鸡、雉肉,令人生痈疽,逆元气。勿食鳝鱼,害人。

五月,肝脏气休,心正旺。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气,卧起俱早。每发泄,勿露体星宿下,慎避北风。勿处湿地,以招邪气。勿食薤韭,以为症痼,伤神损气。勿食马肉及獐鹿肉,令人神气不安。

六月,肝气微,脾脏独王。宜减苦增咸,节约肥浓,补肝助肾,益筋骨。慎东风,犯之令人手足瘫痪。勿用冷水浸手足,勿食葵,必成水癖。勿食茱萸,令人气壅。

七月,肝心少气,肺脏独王。宜安宁情性,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无冒极热,勿恣凉冷,无发大汗,勿食茱萸,令人气壅。勿食猪肉,损人神气。

八月,心脏气微,肺金用事。宜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心肝。无犯邪风,令人骨肉生疮,以为疠痢。勿食小蒜,伤人神气,魂魄不安。勿食猪肚,冬成嗽疾,经年不差。勿食鸡雉肉,损人神气。

九月,阳气已衰,阴气大盛。暴风数起,切忌贼邪之风。宜减苦增咸,补肝益肾,助脾资胃。勿冒风霜,无恣醉饱。勿食莼菜,有虫不见。勿食姜蒜,损人神气。勿食经霜生菜及瓜,令人心痛。勿食葵,化为水病。勿食犬肉,减算夭寿。

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盛。宜减辛苦,以养肾脏。无伤筋骨,勿泄皮肤。勿妄针灸,以其血涩,津液不行。勿食生椒,损人血脉,勿食生薤,以增痰水。勿食熊猪肉、莼菜,衰人颜色。

十一月,肾脏正旺,心肺衰微。宜增苦味,绝咸,补理肺胃。勿灸腹背,勿暴温暧,慎避贼邪之风;犯之,令人面肿,腰脊强痛。勿食貉肉,伤人神魂。勿食螺、蚌、蟹、鳖,损人元气,长尸虫。勿食经夏醋,发头风,成水病。勿食生菜,令人心痛。

十二月,土当王,水气不行。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勿冒霜露,勿泄津液及汗,勿食葵,化为水病。勿食薤,多发痼疾,勿食鼋鳖。

(十二)福寿论

孙思邈在《福寿论》中通过人的衣食住行等具体的现实生活,系统地提出人的善恶标准,道德规范及其有机的同“福”和“寿”联系在一起。他讲的道德当然在这里是“全民性”的道德。他认为人在生活中的福、祸、善、恶都是人自为之,“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鬼神盖不能为人之祸;亦不能致人之福”、“富贵者以轻势取为非分也,贫贱者以妄盗取为非分也,神而记之,人不知也”。《福寿论》全文如下:

圣人体其道而不为也,贤人知其祸而不欺也,达人断其命而不求也,信人保其信而静守也,仁者守其二而廉谨也,士人谨其士而谦敬也,凡人昧其理而苟非为也,愚人知其愚而不惮也,小人反其道而终日为也。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鬼神盖不能为之祸,亦不能致人之福,但人积不善之多而煞其命也。富贵者以轻势取为非分也,贫贱者以 盗取为非分也,神而记之,人不知也。亦不可一、二咎而夺其人命也。亦有爵禄,被人轻谤。及暴见贬黜,削其名籍,遭其横病者,多理辅不法所致也。理辅不正不死者,其寿余禄末尽也;正理辅而死者,算尽也。贫者多寿,富者多促。贫者多寿,以贫穷自困而常不足,不可罚寿;富者多促,而奢侈有余,所以折其命也,乃天损有余而辅不足。亦有贫贱饥冻,曝露其尸不葬者,心不吉之人也。德不足是以贫焉,心不足是以死焉,天虽然不煞,自取其毙也,不合居人间承天地之覆载,戴日月之照临,此非人者也,故有官爵之非分、车马之非分、妻妾之非分、童仆之非分(以上谓之不仁者非分也)、有屋字之非分、粟帛之非分、衣食之非分、货易之非分(以上谓之不俭者非分也),则神而记之,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不过此,过此神而追之,则死矣。

官爵之非分者,崎岖而居之,贿赂而得之,德薄而执其位,躁求而窃其禄。求其躁取而必强,强而取之非分也,即有灾焉病焉死焉,神而记之,人不知也。

车马之非分,市马吝其价,而马欲其良,水草而不时,鞭勒过度,奔而不节,不知驱驰之疲,不知远近之乏,不护险阻之路。畜不能言,天哀力竭,此非分孔。神已记之,人不知也。童仆之非分者,以良为贱,以是为非,苦不悯之、乐不容之,寒暑不念其勤劳,老病不矜其困惫,鞭打不问其屈伏,凌辱不问其亲疏。此非分也。神又记之,人不知也。

屋宇之非分者,人不多而构其广厦,价不厚而罚其工人,以不义之财,葺其无端之舍,功必至,饰必明,斤斧血力,木石劳神不知环堵之贫,蓬户之陋,此非分也。神已记之,人不知也。

粟帛之非分者,其植也广,其获也劳,其农也负,其利也倍,蓄乎巨凛,动余岁年,盗贼之羁糜,雀鼠之巢穴,及乎困农负债,利陷深冤。此非分也。神已知之,人不知也。

衣服之非分者,纹彩有余,余而更制,箱箧之无限,贫寒之不施。不念裸露之凌寒,布素之不足,以致蠹鱼鼠口,香(黤)腐烂。此非分也。神已记之,人不知也。

饮食之非分者,一食而须其水陆,一饮而聚其弦歌,其食也寡,其费也多,民之糠粝不充,此以膻腻有弃,纵其仆妄,委掷泥涂。此非分也。神已记之,人不知也。

货易之利厚,不为非分,利外克人,此为非分。接得非常之利者祥也。小人不可以轻受之,其所鬻者贱,所价者贵,被之余而我之贱,贱而得之者祸也,(倖)而得之者灾也,分而得之者吉也,屈而得之者福也。

夫人之死,非因依也,非病瘵也,盖以积之不仁之多,造不善之广,神而追之则矣。人若能补其过,悔其咎,布仁惠之恩,垂悯恤之念,德达幽真,可以存矣。尚不能逃其德负之灾,不然者,其祸而多,其寿而促。金之得盈,福之已竭,且无义之富,血属共之,上之困焉,下之丧焉。如此者于我如浮云,不足以为富也。人若奉阴德而不欺者,圣人知我,贤人护我,天乃授之,人以悦之,鬼神敬之。居其富而不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及矣,寿不折矣,攻劫之患去矣,水火之灾除矣,必可保生全天寿也。(河南省禹州市孙思邈医药文化研究会:铁绍文)

来源:中华商报
评论 (0人参与)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