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年逾花甲的夏善晨将自己的身份再次定位为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在地球的两端——中国与美国之间来回奔波,他的身影也频频出现在北京、上海、纽约、波士顿、华盛顿和洛杉矶等地的不同场合。在别人都颐养天年的时候,他则化侨为桥,穿梭于中美两国之间,为中美的商业意识、跨文化沟通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
【文/朱昌文】近年来,年逾花甲的夏善晨将自己的身份再次定位为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在地球的两端——中国与美国之间来回奔波,他的身影也频频出现在北京、上海、纽约、波士顿、华盛顿和洛杉矶等地的不同场合。在别人都颐养天年的时候,他则化侨为桥,穿梭于中美两国之间,为中美的商业意识、跨文化沟通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不同的年龄就要做不同的事情,只要认定自己的价值有益于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不辜负中华文化使者的使命,这就是生活的探索和意义,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2017年5月上海浦东会面老朋友李肇星
2018年11月在上海邂逅老领导赵启正先生
2018年8月在紐約曼哈頓接待上海市政協原主席蔣以任
(一)
上世纪70年代初,夏善晨的第一份工作被分配到“四个面向”中的基层,当上了上海豫园商场的营业员。那个年代的人都懂得国营商店的重要性,何况上海城隍庙(豫园商场)是上海市数一数二的接待国际游客,很有门脸的涉外景点。依靠豫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改革开放初期,那里每天要接待数以万计的上海市民及国际友人。商业的实质是接人待物、货物交换的工作。在那里,他开阔了视野,锻炼了情商。为了更方便于工作,夏善晨主动在上海教育学院进修了英语,也为将来走上更高的平台打下了基础。
2017年7月接待哈尔滨市长代表访问团
中国的对外开放需要国际化的商业人才。1985年,夏善晨通过公开招聘,考入了上海市对外服务公司,为外国驻华的商业机构——日本国和光交易株式会社上海代表处出任业务员,从事进出口交易,为此他先后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外贸学院及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等学校如饥似渴地学习了英语、日语、进出口贸易及涉外法律等知识。他的执着和付出得到了外商和公司领导的肯定和认可,经推荐和考试,他被选入上海市与美国旧金山友好城市委员会共同培养的高级经理项目班(又改为国际商务班),系统地接受2年的脱产学习,并受派到美国旧金山著名的跨国商业企业Mckesson 公司作为访问经理实习。他的学习能力和商业悟性获得这家世界500强企业董事长的高度评价,称其为“杰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同时获得旧金山市市长的嘉奖。回国后,凭着朱镕基市长签署的证书,夏善晨由商入仕,被派往刚刚成立的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工作。
2016年7月纽约与赵锡成学长交大校友会
上世纪90年代初,浦东开发承担的是国家战略,夏善晨被安排负责浦东开发的对外联络工作,并很快出任美国的海东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在美国介绍浦东开发、中国政策和法律,从事专职的招商引资工作。在美国工作时,他接触了很多华侨华人,“侨胞是真心爱护中国文化传统的,我们要用乡情、文化情结来凝聚人心,参与祖国的建设。” 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复成立上海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夏善晨又回到了浦东新区的大家庭中,并被浦东新区推荐为上海市政协委员,“那时候,可以说我是最年轻的政协委员之一了,只有36岁。”
2018年9月为国服务团访问河北张家口
夏善晨做任何工作都有一种勤奋和负责的精神。浦东新区建设初期,招商引资工作任务繁重,他每天都需要与不同的投资人会面,介绍投资环境,出席招商活动,协调处理外商投资者入地的诸多问题,“常常是一个月只能回家吃一两次饭”。重压和劳顿之下,夏善晨终于获病并住进了重症病房。“望着天花板,我才懂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老话的真正含义。”同时,他也看到,由于国际视野的不同,对东西方跨文化的教育非常重要。“我在国外看到中外的区别还是在人才的教育方面,沉静下来的思考,就找到了一个新的风景。”人生的转型有时候就始于一个不经意的想法。“20多年前第一次接触欧美同学会,老一辈知识分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把职业发展领域瞄向了教育系统。这个选择哪怕放到现在,很多人也是无法理解的,从政府机构转向大学校园,在大家看来简直就是在走下坡路,毕竟在中华文化的传统认识中,“学而优则仕”已经流行了几千年,反其道而行之无疑会惊掉一大帮人的下巴。夏善晨在众说纷纭中进入了上海大学法学院,从讲师、副教授到教授,这一路的辛苦付出,唯有自知。“当时的上海大学法学院只是个副局级单位,而且是地处偏远的郊区,每天清晨蒙蒙亮的时候就要从市区赶到青浦。”夏善晨先后在上海大学法学院、中外合作上海-柏克莱管理进修学院、上海经贸进修学院担任常务副院长及院长等职位,并且是教育、科研、管理一把抓,“行政”“教学”双肩挑。非但如此,他在工作之余,逐步“勤工俭学”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且成为了少见的“三师型”教授——经济师、律师、教师。这种复合的人才在国内大学中往往存在于兼职教授身上,而专职教授是很难做到的,夏善晨说:“从政府到大学,转轨是有代价的,但也是我的动力之源。”
(二)
正如夏善晨说的,教育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基层工作的经验赋予这道风景线一定的温度,政府的工作经验又让这道风景线拥有了足够的广度,最终又在科研教学的基础上,赋予了浓厚的深度。2013年他总结了自己十多年的学术生涯,除专著和译著之外,完成了四卷本的《善晨文集》,2014年,他获得美国纽约州最高法院的核定认可,作为中国法律专家的身份到美国工作。2017年,夏善晨与几位海外留学生(美籍华人)共同发起建立了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来为美中商业环境的理解和完善、商业文化的交流做点事情。想周全了就干,这就是夏善晨一贯的做事风格,于是“两位美国华人、一位加拿大华人,加上我,一个全新概念的研究院就应运而生了”,这个在美非营利性组织被他们命名为“美中国际商务高级研究院”,旨在打造现代国际商务的研究型智库,为中美企业双向投资提供咨询服务。在团队的努力下,研究院在美国东部地区组织了多场中美商业文化、留学生交流的活动,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在一年之内就得到了美国联邦政府认可的501-c3组织,也成为了中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条例颁布以后首批被批准的海外非政府组织机构之一。
2018年2月与外联集团董事长为留学生之家揭幕
2008年,美国爱国华侨苏子涵在洛杉矶创办了《中华商报》,旨在为面向美国华人中产阶级提供一份独立的、专业的中文商业报纸。十年过去,《中华商报》已经拥有超过25万读者,成为了美国最大的中文商业媒体。2015年,夏善晨凭借其深厚的积淀受邀担任《中华商报》副社长兼美东版社长,“商(业)、中(中美)、华(人),都是我们应该关注和提供的内容”。
2012年,对夏善晨而言是一个重要年头。世界著名智库——美国兰德公司邀请夏善晨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开展研究。“兰德很神秘,因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举足轻重,因其产品只有决策者的听觉、智库专家的嗅觉才能感受;兰德公司许多贡献和知名度恰似我们所知的事前诸葛亮,事后才公布。”这是兰德公司给夏善晨的印象,兰德公司的工作氛围也给了他不少启发,美国公司福利优越,但是员工却不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悠闲,相反他们十分自觉,都很早上班,也很勤奋工作。在与兰德同事的交往中,他认识到智库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而独立的思考、科学的精神和实证的探索则是有价值研究的灵魂。
2018年11月上海与德国工业4.0之父孔汉宁教授
人到一定的年龄后,就能够正确看待自己曾经的拥有,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人生的得与失,能够真正理解、享受且追求幸福的人生。夏善晨说:“清闲会有清闲的寂寞,也有清闲的快乐;繁忙有繁忙的热闹,也是烦恼和快乐同在的意义。”2014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夏善晨去华盛顿开会,路过纽约时顺道看望当地最大的华人律师事务所创建者戴上律师,戴上热情地邀请他参观并让他再次认识了20多年前不一样的纽约,并热情邀请夏善晨做中国法律顾问。正因为这个邀请,使得“我进行一次 ‘补课’和 ‘洋插队’,因为我觉得以前学习西方是粗浅的,深入的观察后,我相信美国软实力还是非常强的,如怎样实现社会公平、提高民间组织活动的自发性、PPP的社会公益建设、公共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图书博物馆系统的社会教育功能体现,甚至于正在兴起的基础设施再改造等等方面,都是自己再次感受、认识和学习的动力。”夏善晨如此说,“世界文明的将来,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融合的,只有认真学习、理解、领会和吸收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才会使得中华民族真正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三)
曾经做了三届十五年政协委员的夏善晨早已经将国家改革开放建设的职责刻在了灵魂之中。在其从事教学科研的同时,他就十分关心社会管理和制度完善,观察和思考已经成为了夏善晨的每日必修课,他持续深入学习和研究,不断自我加压,用尖锐和敏捷的思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出宝贵意见。无论是专题议政,还是视察活动,无论是课题调研,还是座谈会,夏善晨都一如既往地认真参与,直抒己见,积极献言献策,努力履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责,由于提案众多,他还一度被称为“提案大王”。他认为,学者不应该只有城市本位,法学家更不该有地区界限,“我们应该针对社会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立法或政策上的建议,提高社会的文明度。”一个文明的社会一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法律的意识是不应该滞后的,而且是应该引领社会良性治理的手段和途径。中国梦是全民族伟大的梦,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国运强盛的开端。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事实充分证明,思想观念的变革,与社会政治的进步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就是一个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过程,是一个新的思想观念战胜旧的思想观念、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并且使中国成为了具有国际社会影响力的国家,未来还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以彰显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成功。”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2018年11月看望龚建忠大使
多年与美国朋友的交往,使得夏善晨逐渐萌发了成为“美国通”的愿望。他说:“希望有生之年为了中美两国的商业文化、商业法律环境的完善做点事情,这是我的内在动力。”中国在海外有六千万侨胞,夏善晨在纽约也当面向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竺呼吁,为适应新时期改革开放,应该设立专门规范的华侨法律和相关政策,“社会法体系要加强,华侨法要重新定位。时代的发展需要有专门的华侨权益保护法。”他鼓励海外华侨多多与祖国联系,“侨联要变成侨胞之桥,侨胞之手,侨胞之家”。夏善晨认为,侨胞已经存在着新时代的特征,这些特征以回国留学生、海外留学后留在国外的侨胞及到中国留学的外国人的特殊关系逐渐显示出来,这些人可以以“新代表”来称呼,“新代表”身上具有我们无法忽视的“新侨力”——人力、动力、外力,研究透彻侨胞的所思所虑,才能更好的为侨胞服务。
2018年11月上海作为演讲嘉宾和论坛主持联合国工发组织会议
回想自己已经走过的人生,夏善晨感慨万千,“我自己身份的不断转换,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的追求,而是空间和时间上的自由支配。许多人在回忆叹息我们逝去的青春和年华时,我倒觉得人只是时间的过客而已,需要更加珍惜。因此,在拥有时间的时候,要好好把握,失去的时候,才会想得通,放得开。” 健康、金钱、事业、学习、家庭、心灵、荣誉、价值、自由都是人生中需要的东西,在人生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需求排序,也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课。对夏善晨来说,能够享受新鲜的空气和自由的思考,保持正确的航向,就不会偏离自己设定的快乐和幸福的轨迹,就能在这个迷漫着寂寞,充斥着诱惑的竞争环境和生命旅程中,活得淡定、健康、从容和快乐。
然而,乐观和进取,才能使得生命的活力不息,求索不止!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