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近日在西安举行,本届博览会以“弘扬丝路精神,凝聚产业力量”为主题,海内外的800余家展商通过交流与展示,寻找合作契机。其中,“组团”而来的台湾展商打出“文创牌”,希望借此觅得商机。
第九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近日在西安举行,本届博览会以“弘扬丝路精神,凝聚产业力量”为主题,海内外的800余家展商通过交流与展示,寻找合作契机。其中,“组团”而来的台湾展商打出“文创牌”,希望借此觅得商机。而在台北举行的“西进大陆YES or NO”分享会上,刚在北京、武汉、郑州等地结束实习的6位台青分别发言,从不同角度向与会者分享工作与生活经验。
台湾文创业者西进西安
“这是用钢化胶包住蝴蝶的翅膀,然后制成精美的蝶翼耳环,因为世界上没有两只蝴蝶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的每一件产品都具有唯一性。”来自台湾的文创业者关天资向中新社记者介绍说。
记者9月8日在西部文博会台湾文创展区看到,这里人头攒动,带有台湾“智造”元素的作品和产品也正向前来参观的民众诠释着文创的内涵。
据了解,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并逐渐形成动漫创意、精致农业创意、现代陶瓷业创意、产品设计创意等门类,从“诚品书店”到文创产业园,从“朕知道了”胶带到“日星铸字行”,台湾文创项目和品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台湾好事文创行销公司运营总监蔡佳欣四年前开始从事两岸文创交流方面的业务,一年之中,他大概要往返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五至十次。在他看来,台湾文创的发展是一种“由下而上”的方式,当最基本的民生需求足够之后,大家就开始琢磨怎样让生活更有趣。
“在台湾文创界,陶艺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你看这个陶艺茶杯,它的制作工艺千百年以来可能会不断演变,于是陶艺家就要去思考,做一些创新出来。”蔡佳欣说。
“跃龙门的锦鲤”“象征平安的苹果”“寓意吉祥的柿子”,从事玻璃工艺30余年的李旗德,此番携百余件作品参展,“我们的作品不用模具,均为手工打造,所以还无法大量产出,目前在大陆会有一些经销商来购买,在台湾我们是以直营店的方式销售。”
谈及技艺传承问题,李旗德表示,玻璃作品制作过程很苦,玻璃窑的温度基本在1000多度,很多年轻人吃不了这份苦,学习的人就很少,他们目前主要依靠家族传承。
“文创就是把艺术生活化,把最原始的技术保留下来,使你的创意被市场接受。”李旗德说。
“西进”实习台青分享经验
在台北,由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举办的“西进大陆YES or NO”分享会上,刚在大陆结束实习的6位台青分享了宝贵的经验。
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理事长王正指出,今年以来,“西进”潮尤为明显,这是“推力”和“拉力”综合作用的影响。就“拉力”部分,大陆目前多地都出台了吸引台湾人前往工作、就学的具体政策。年轻人“西进”除了着眼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可以关注湖北、四川、贵州等中西部地区,正在成长的消费能力与相对较少的台资企业驻扎给予台青更多发展空间。
“部分同学认为,暑期赴大陆实习是‘以管窥天’并不能了解大陆全貌;而我却认为,20多天的时间足够‘见微知著’。”台湾政治大学教育系学生张景富说,必须要承认,两岸在社会生活方面确实存在差异,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尽相同。台湾年轻人亟需跳出同温层,倾听不同声音,“给自己放手一搏的机会”。
在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实习的罗莉涵同样认为,跳出舒适圈是选择实习需面对的首要挑战。她回忆,每天上班,从住地到公司需2个小时,且要先骑自行车再转乘地铁。第一天上班就在想“还有多少天能结束实习?”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发现,这座城市拥有巨大潜力,容纳了各地的人们在此发展。“就算通勤时间再长,大家也愿意在此发展,是有道理的。”
白宗达的实习机构是位于湖北武汉的大陆500强企业卓尔集团。他表示,台湾年轻人大多有过服务业打工经验,但这与在大型企业实习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每天走进公司,周围同事带给自己的紧张感、每天工作赋予的压力等是学生打工所不能感受的。
“我有过一段糗事,大陆已很少有人随身携带大笔现金,但我在开始实习的那些天仍习惯用现金消费,时常被周围同事善意地‘取笑’。”白宗达认为,亲身“西进”才能贴近大陆最真实的模样,遇到问题才知道如何在对岸实际解决,这些具体内容与教科书或台湾媒体上所描述的情况存在差距。
王正还说,并不是每一位台湾人都应该“西进”,适不适合去大陆需要视自身情况而定。但大陆的发展对台湾人绝对有正向影响,不管是否选择前往,年轻人都不应自外于大陆当前环境。“‘西进’是大趋势,这样的机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
新闻素材源自:中新社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