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国内第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变的户外探险类电影《七十七天》在纽约时代广场AMC Empire 25影院举行了展映暨观众交流会。
【中华商报记者陈俊婕报道】5月31日,国内第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变的户外探险类电影《七十七天》在纽约时代广场AMC Empire 25影院举行了展映暨观众交流会。《七十七天》于去年11月在国内上映,在排片率极低的情况下最终出人意料地取得了票房过亿的亮眼成绩。本片将于近期参加在迈阿密举办的影展,影片导演兼主演的70后电影人赵汉唐和剪辑师李子墨此行接受了“华人文化”电影发行公司和“纽约电影论坛”两家机构的邀请,在电影放映后与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这是赵汉唐的导演处女作,但在此之前,他已作为演员活跃在电视和电影屏幕长达二十多年,出演过《大明宫词》《康定情歌》《文成公主》《西藏秘密》经典央视大剧,是诸多年轻观众童年荧幕记忆中的熟悉面孔,其第一部电影便是与张艺谋合作的法国电影诞生百年献礼之作《LUMIERE》。
本片根据探险家杨柳松自西向东穿越西藏羌塘无人区的真实经历改编,由窦唯作词作曲、女演员江一燕零片酬出演、八十多人的剧组在4800米到6700米的青藏高原实景拍摄,历时三年完成。作为自己演员转型成为导演的第一部作品,赵汉唐在回答为何选择这样一个华语电影中此前未有人涉足的户外探险题材时说,因为自己在工作之余也是一名户外探险运动的爱好者,当时偶然在网络论坛上看到了电影原型杨柳松的纪实贴《北方的空地》并被深深打动,由此萌生了将这个故事搬上大荧幕的想法。在顺利联系到杨柳松后,因为双方对户外极限探险运动理念的共同理解和认同,杨柳松最终选择将自己的故事交给同样热爱户外探险、独自旅行的赵汉唐。
电影讲述了在生活中迷失自我的男主角和高位截瘫、但积极乐观的女摄影师蓝天,因为对探险的热爱和和对自由的向往而在拉萨相遇、并相互鼓励、克服困难,分别勇敢面对各自的挑战,顽强走出无人区、继续积极面对人生的故事。
在交流会上,赵汉唐也讲述了整个作品的创作历程,带观众回顾了电影幕后的种种趣事。影片原本是以杨柳松的故事为蓝本,但在头两年的拍摄完成后,他们发现故事线条太过单一,画面中也主要是以探险的沿途风光和主角与自然的相处为主。恰好剧组在拉萨时遇到了女主角的原型蓝天。她虽然因为胸椎受伤高位瘫痪,但仅用了短暂的时间就调整了心态,从挫折的痛苦中摆脱出来,重新经营自己的生活,在拉萨经营起了一家客栈。当时蓝天决定独自驱车沿川藏线从西藏回内地,赵汉唐和团队在一路跟拍蓝天回川的过程中被她的经历和精神打动,决定将蓝天的故事融入到影片中,并在拍摄的第三年邀请到了江一燕的加盟,于是有了最终故事的呈现。
(《七十七天》导演兼主演赵汉唐与观众分享交流)
在艺术创作分享之外,另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在当下国内商业类影片如火如荼、艺术类电影少有人问津的大环境下,如何说服投资人投资这样一部没有人尝试过的电影题材。赵汉唐表示,在自己萌生拍摄这部电影的想法之初就有许多人对项目的可行性表示怀疑。因为此前市场上没有同类影片,无法估计票房表现。在与无数投资人沟通之后,最终只有一个户外品牌的投资人表示愿意支持,最后赵汉唐也卖掉了自己北京的房产,叫上了几个同样对户外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开始了跨越无人区的拍摄。在第一年的拍摄后,他们才通过样片说服了一些潜在的投资人,并陆陆续续获得了一些投资。
而在后期制作结束后、寻找宣发渠道时,几乎没有公司愿意接这样一部没有市场先例的影片,因此发行几乎是“裸发”,宣发费用由宣发公司垫付,也没有用于宣传的票补。在国内院线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七十七天》一开始只获得了5.7%的排片率,周末的排片率更是被挤压到了1%。但即使是在这样的不利的情况下,上映的第一个月,《七十七天》的上座率一直排名第一,并最终在院线上映长达两个月之久,以1.04亿的票房向制作团队和投资方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不错的票房成绩也让中国电影市场对同类型电影有了信心。赵汉唐表示自己的下一部作品还是会和西藏以及户外有关,但会更偏商业,因为根据这部影片的经验,缺乏商业元素会让发行很被动。但他也表示自己更加相信,作品中的真诚和诚意最终能够通过屏幕打动观众,归根结底还是要从生活中、从内心挖掘自己热爱的题材。
在场观影的许多观众是在美国学习电影的留学生,赵汉唐也鼓励年轻电影人回国发展,因为目前国内的电影市场在蓬勃发展,有许多新的题材都还等待着开发,有很多平台可以让年轻人施展才华。国内也有众多丰富的资源都在寻找优秀的电影项目,这是许多市场无法比拟的优势。
整场交流气氛热烈, 影片和活动也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展映活动中与观众合影)
(观众) 摄影:云松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