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4日,温州市开展为期2天的“贯彻十九大·打造铁三角”主题外宣活动。温州市长张耕做与会发言。新华社、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网、新浪网、凤凰传媒、美国中华商报、法国华人电视台、西班牙华文报、迪拜中阿电视台、北欧华人电视台、意大利侨网等60余家媒体参加,并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报道。
(本报记者文捷温州报道)11月14日至15日,温州市开展“贯彻十九大·打造铁三角”主题外宣活动。新华社、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网、新浪网、凤凰传媒、美国中华商报、法国华人电视台、西班牙华文报、迪拜中阿电视台、北欧华人电视台、意大利侨网等60余家海内外媒体参加,并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报道。
此次活动围绕“十九大”提出的治国理政各个方面,结合温州实际,按照破解温州三大时代命题的要求,梳理温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新举措,突出体现温州作为“探路者”的做法实践,构建“五大发展生态”,打造“国际时尚智城”,续写温州创业创新史。
在启动仪式上,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耕介绍了当前温州经济发展情况和改革发展成效。启动仪式后,各分组媒体参加采访座谈会。听取温州在经济、改革、文化等方面的亮点工作介绍。主题活动分四部分内容展开:
1.改革新突破。包含:农村、金融、教育、医疗改革,非公组织党建、社会基层治理创新、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全面从严治党等,还有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
2.城市新形象。包含:“大交通”建设、大建大美、城市精细化管理、五水共治、乡村振兴战略、“两山”实践、农村三位一体建设、美丽乡村等。
3.经济新路径。包含:企业创新、“温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信用建设”、“温州民企腾笼换鸟”、科技创新、产业平台建设、招商引资、小微企业园建设等。
4.文化新发展。包含:文明城市、文化产业、“瓯”字文化、文化礼堂、城市书房(书巢)、最美温州人系列。
瓯越文化 一脉相承
20世纪末,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浙江南部的一座滨海城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个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的地区不仅迅速实现了经济腾飞,而且开创出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新经济模式。这座城市名叫温州,而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就是温州人。温州人是些怎样的人?为什么他们一进入改革开放的环境就如同潜入大海的蛟龙,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或许在新一代企业家身上很难找到昔日弹棉郎、修鞋匠和缝纫女的影子,但他们确实存在着血缘关系,再往前溯,我们还可以找到他们身为渔夫和山民的祖先。“温州人”是环境和传统的产物,他们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拓展和更新自己的。
为何这么说呢?当媒体考察团走进位于温州世纪广场西侧的温州博物馆,去了解瓯越文化的历史时,就了然于心了。
温州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地方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原址在江心屿。2003年,位于世纪广场西侧的新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该馆拥有文物2万多件,包括陶瓷器、青铜器、彩塑、砖雕、漆器、书画等20个门类,而尤以陶瓷器、彩塑、书画为特色,主要精品如宜山出土的东晋朱曼妻薛氏买地券,金沙塔出土唐代写经,白象塔出土的北宋彩塑,西山出土的北宋青瓷等海内外珍品。温州博物馆是宣传、展示瓯越传统文化的窗口。
世纪公园 独具韵味
温州世纪公园位居城市中轴线中段之上,北起锦江路上接世纪广场,南至瓯海大道下联三垟湿地,东至张宅河,西至三友路,长约1.8公里,宽约200米,总用地面积(含河道)约33.85公顷,2016年9月15日整体开园。
整个公园景观风格独特,集古典和现代美韵于一园,注重人文景观与历史文化展示,以多点的方式将艺术、民俗、商业、娱乐、健康、文化等内容融入景观之中,自北向南设置了瓯桥、瓯越情怀、千年步道、镜水楼台、梯地花田、白鹭岛、缤纷广场、心屿广场、金温印记、林荫大道、百丈花海、光影草原、瓯居海中、明月休闲庭院、非遗印象、明月商业广场、东月商业街、荷香岛、千荷湖、千荷码头、千叶休闲广场、五彩草坪、多彩温州等23处独具韵味的景观节点,2016年被评为市区“十大最美公园”,2017年夜景照明设计荣获“生迪•祝融奖”全国大奖。 其中主园雕及浮雕墙景点设计体现温州文化特色,主园雕以“瓯居海中” 、“日月同辉”为主题,以“瓯”、“O”为元素体现瓯窑、瓯儿、瓯越、瓯居海中的地域文化,以“瓯越踏浪”、“结伴翱翔”的视觉形象彰显温州人敢为天下先、抱团合作的精神。主园雕塑总高16.9米(雕塑高13.1米,基础高3.8米),黄铜材质,镀锌钢结构,内装LED光源,总重量100吨以内,抗台风10级以上。上面共雕刻99只海鸥,海鸥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翱翔,象征着温州人吃苦耐劳的本质精神;海鸥在似浪的圆形浪尖上,突出表现温州人的开拓精神;海瓯飞翔在卷起的浪花上,表现闯荡天下在外游子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海鸥的结伴而行,体现温州人的抱团精神。 温州市通过世纪公园的建设,形成了一条“以公园为轴线,衔接串联绣山公园、行政中心、世纪广场、三垟湿地等景观节点”的山、水、湿地、城相融的连贯画卷,在这座美丽的白鹿城中熠熠生辉!永嘉古镇 “记住乡愁”
永嘉是古代温州的称呼之一。温州地区远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历史上称为东瓯王国。东晋太宁元年,建郡城于瓯江南岸,相传有白鹿衔花而过,故后名鹿城,是为永嘉建郡之始,后改永嘉郡为温州。因此,素有“先有永嘉,后有温州”一说。
2014年11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联合发起,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组织拍摄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节目摄制组分别在永嘉县芙蓉和苍坡两村,对村落历史、文化传承、独特民俗、特色建筑等内容进行拍摄。节目组分别从“耕读传家”和“兄弟同心”两大切入点,表现了永嘉古村尚存的耕读文明和孝悌文化,以中华传统美德“善”为切入点,全面展示优美的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历史信息,展现中国人难以磨灭的乡愁。《记住乡愁》节目先后三次到永嘉摄制,并
永嘉县位于浙江省南部瓯江下游北部,与南面的温州市区隔江相望,森林覆盖率69.2%,地形以山林为主。
永嘉县境内的楠溪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南距温州市区26公里 ,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671平方公里。楠溪江风景名胜区 分为大楠溪 、石桅岩、大若岩、太平岩、岩坦溪、四海山、源头七大景区,共有八百多个景点。风景区沿江分布,有台湾水青冈、银杏、华西枫杨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树种。主要景点有:龙河古渡,百丈瀑,石门台,芙蓉三崖,藤溪潭瀑,十二峰,陶公洞,永嘉书院,崖下库,石桅岩,苍坡村,芙蓉古村,狮子岩,太平岩,崖下库,丽水古街等。
楠溪江源头及中上游两岸,有多姿多彩、千奇百怪的瀑布50多处,两岸有3万亩滩林。楠溪江贯穿永嘉南北,流域集雨面积2429平方公里,溪流自北往南,末处注入瓯江,流归东海,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名闻遐迩,是全国国家级风景区当中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景区。
沿楠溪江两岸散布着“金山丽水”岩头村、“七星八斗”芙蓉村、“文房四宝”苍坡村、山地民居林坑村等大大小小200余座古村落,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化的史书库。古村落赋予楠溪江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国建筑史、规划史的研究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有谢灵运、王羲之、孟浩然、苏东坡等历代文人墨客的履迹和诗句,被称为中国山水诗的摇篮。以“天人合一”、“气论”、“八卦”以及阴阳五行风水思想构建的楠溪江古村落,留存着大批完整的宗谱、族谱。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可以使我们大体了解我国古代“耕读社会”与“宗族文化”的梗概。
永嘉历来人才辈出,文风鼎盛,东晋南朝出任永嘉太守的历史名人有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和书圣王羲之、“山中宰相”陶弘景,据“永嘉县志”载:宋代永嘉共出过513名进士。“永嘉学派”哲学家叶适,更成为永嘉水心村里走出的大儒。永嘉学派思想文化浸润了一代又一代温州人。明清以来,刘基、张璁、赵士桢、孙诒让、孙锵鸣、陈虬、宋恕、陈黻宸等一大批文化科技精英纷纷著书立说,继承发展了这一学术思想,并身体力行,率先在教育、实业等领域引入西方文明,使之在近代思想史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摄影:余日迁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