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社论】从12月15日起,中国多个大城市遭遇史上最严重的灾难性雾霾。遥感监测数据显示,灰霾面积为188万平方公里,意味着1/5的国土被灰霾笼罩。
【本报社论】从12月15日起,中国多个大城市遭遇史上最严重的灾难性雾霾。遥感监测数据显示,灰霾面积为188万平方公里,意味着1/5的国土被灰霾笼罩。中国中东部地区日均浓度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共有71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至少有27个城市启动了重污染红色预警,18 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其中石家庄、邯郸、衡水、安阳、焦作、郑州等城市空气污染“爆表”超过12个小时。
极端雾霾天气的出现,是一个积累的环境问题,折射出环境治理攻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据报道,中国水利部曾对全国700多条河流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有46.5%的河流受到污染、10.6%的河流遭受严重污染。不仅水源质量迅速恶化,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可耕地土壤污染也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西方发达国家也曾遭遇雾霾肆虐。1952年12月雾霾笼罩英国伦敦,能见度很低,可以用“伸手不见五指”来形容,许多人呼吸困难,约有10万人患上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并伴随着大量人的死亡。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使用燃煤,加之不良的天气。由于雾霾危害大,伦敦下定决心治理雾霾,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设立无烟区,区内禁止使用产生烟雾的燃料;煤烟污染的大户——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往郊外”。经过30年的努力,1980年伦敦每年霾日下降到5天,雾霾被彻底地制服。1943年美国洛杉矶首次出现严重的雾霾。1955年洛杉矶烟雾时间多达187天,当时研究发现,石油工业每天排放的碳氢化合物为500吨,而机动车每天排放1300多吨,致使洛杉矶数百人死亡。此后经过多方努力,美国联邦政府先后颁布了《清洁空气法》和《空气质量法》,着力控制空气污染,并且严格执行,2007年洛杉矶地区的空气终于达到了清洁标准,此时距1943年雾霾大爆发已过去了64年。
与洛杉矶的汽车尾气污染、伦敦的燃煤烟雾相比,中国的雾霾成因更复杂,属于高度复合污染,有煤污染,有机动车高速增长的因素,有建材、水泥等工业污染。应对这些污染,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当前,中国经济正进入深度转型阶段,传统产能过剩不仅让中国经济附加价值难以获得提升,高企的外部成本也让中国经济沦为“赚一块赔两块”的境地。通过扩大传统产能来换取微薄利润的路已经走到尽头,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然而,在中国政府积极提倡环保的同时,如何对环境治理进行合理、有效规范,引导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如何降低制度成本,进而将环保产业提升为新的战略产业……这些都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中国的治霾决心是毋庸置疑的,政府已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淘汰和改造重污染企业。去年,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 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如果减排目标能够实现,雾霾污染将降低约42%。
中共高层将“去过剩产能”作为当前深化改革的核心任务,正积极通过政策创新来为环保找到新的出路。今年8月30日,在深化改革小组第27次会议上,中共高层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为企业通过公开发行绿色债券提供了政策基础,“钱与权”的基本问题初步获得解决。针对环保问题内在的产权不清问题,中共高层通过制度创新解决环保困境。近日出台《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这给后续企业投入环保行业提供了相关政策依据。构建合理的市场机制和政府管治机制,比如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排污权交易机制等;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体制,以减少内耗、形成合力、提高效率;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对积极治霾主体和行为进行激励,对损害和消极治霾主体和行为进行约束;建立和完善针对各个主体的监测评价考核奖惩机制。总之,打赢环境治理攻坚战最终要靠强大的制度执行力。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