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社论】12月14日至16日,中国规格最高的年度经济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讲话,给出了2017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清单”。
【本报社论】12月14日至16日,中国规格最高的年度经济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讲话,给出了2017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清单”。
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来被视作下一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在今年的会议上,“稳中求进”上升为治国理政重要原则。会议指出:“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新的一年,必须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不动摇,就是要在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市场预期稳定、社会大局稳定的前提下,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关键领域工作取得新突破。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新旧动能转化明显加快,旧动力弱化的下拉力量和新动力壮大的提升力量正逐步接近平衡。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习近平据此作出明确判断,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事实证明,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
近日,低迷已久的中国制造业突然迎来了久违的暖意,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来到51.7,不仅连续四个月超过50的荣枯分水岭,也创下两年新高;此外,制造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从早先的负值转正。从指数上看,中国制造业已出现触底反弹,作为五大任务中“去产能”似乎已有所成效。
实际上,中国经济的复苏信号尤其在今年下半年已多有显现。在11月份,中国经济数据就交出了一份良好的成绩单。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11月CPI已经升至2.3%,PPI升至3.3%,预计2017年1季度CPI可能突破2.5%,PPI可能冲至5%。
这些经济数据不仅给了中国经济更多的发展动力,从而实现全年6.5%的GDP增长目标,更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改革以及刺激增长的政府调控取得了初步成效。
中国经济学界权威人士称,站在新方位上的中国经济运行必是“L”走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不能停歇。“中国经济正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对于站在新方位上的中国经济,首要任务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且,当前中国经济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之一,就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金融领域和房地产领域出现资产泡沫现象,非实体经济聚集过多发展资源,严重削弱了增长新动力赖以形成的基础。房地产投资、出口等传统动能不断弱化,但同时新的动能不断孕育和壮大,在市场化程度高,符合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方向的领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中国房地产处在泡沫中,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全球虽然仍名列前茅,但比之前已大幅减缓。人们还担心,随着中国去产能并处理债务问题,失业率可能会上升,进而引发社会动荡。
近期中国市场上存在较大波动,除了房价涨幅迅猛外,包括股市、债市以及大宗商品都存在较大幅度上涨,资产价格存在泡沫化隐忧也让中共高层对此关注程度日益加深。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2016年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减轻了未来几年的增长压力,为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年均6.5%增长“保底”,增大了明后年淡化增长、推进改革的政策空间。从2016的供给侧攻坚之年,迈向2017的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国的经济转型向纵深推进。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