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社論】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放緩,處於權威人士所說的“L 型”底部,這使得人們對於每年年底具有定調作用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格外關注。12月已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即。最新數據表明,中國經濟運行態勢良好,企穩基礎進一步鞏固,向好發展態勢更為明顯。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繼10月明顯提高後,11月繼續提高,已經連續4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以上。PMI持續走強,不僅發出了經濟增長轉穩的明確信
【本報社論】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放緩,處於權威人士所說的“L 型”底部,這使得人們對於每年年底具有定調作用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格外關注。12月已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即。最新數據表明,中國經濟運行態勢良好,企穩基礎進一步鞏固,向好發展態勢更為明顯。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繼10月明顯提高後,11月繼續提高,已經連續4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以上。PMI持續走強,不僅發出了經濟增長轉穩的明確信號,更表明中國一系列改革思路和舉措的有效性。
中國大陸11月PMI為51.7%,較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該指數最近兩月上升明顯,指數水平達到2014年8月以來的最高值,高於去年同期2.1個百分點。大型企業新訂單指數上升最為明顯,連續6個月上升,11月達到55%以上,創最近3年來的最高水平。外部需求也有明顯改善。由於聖誕節臨近國際市場需求短期集中釋放,加之人民幣貶值刺激出口,11月新出口訂單指數明顯上升,達到50%以上。
當前,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產業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的關鍵階段,實體經濟普遍不景氣、民間投資意願不足。因此,多項重要經濟數據的企穩顯得難能可貴。
PMI 指數走強表明,在轉型過程中,旨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始發揮作用,中國經濟的內生性積極因素的積累,得益於“三去一降一補”等改革措施的落實。預計2017年這些任務還將持續。
從國際經驗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減稅。上世紀80年代美國以提升投資和生產積極性的減稅及減少政府幹預等一系列新政,短期即促使經濟回暖,增加了就業,並由此奠定美國自1983年開始長達25年的經濟繁榮。德國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減稅減負改革稅制等,成功實現經濟回暖,成為當之無愧的歐洲第一大經濟體。現今橫向看,面對全球經濟複蘇乏力的國際大環境,許多國家都在減稅上大做文章。美國新當選總統更是把減稅作為高調宣示的主要經濟刺激政策。
實施營改增是中國推進供給側改革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著力點,以此為企業減稅減負,從而換取企業蓄勢創新、轉型升級的持久動力。通過營改增減輕企業負擔,刺激經濟增長。中國今年5月1日起全面實施營改增,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四大行業,並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範圍。中國財政部周五稱,今年1-10月營改增試點累計減稅3717億元,預計此項改革全年減稅超過4700億元。
中國經濟盡管是冬天,目前增速還是比較低迷,但是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勞動力成本在提高。未來十年,勞動所得還會逐步上升,按比例算,增長速度會超過GDP。當前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大約占比為25%,而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中等收入群體大約占到70%。如何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包括個稅改革在內的財稅改革理應成為2017 年改革的重頭戲。中國個人所得稅目前尚不及國內生產總值的1.5%,而在高收入國家這一比例平均為10%。這表明,中國在通過財政政策縮小收入差距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間。通過改革個人所得稅制度包括擴大稅基、增加累進性和公平性以提高收入再分配的力度,並結合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戶口制度等領域正在實施的促進包容性增長的措施,將有助於進一步縮小中國的收入差距。
中國經濟有“脫實向虛”的傾向,今年前十個月,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3%,而制造業投資僅增長3.1%點。房地產和金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曆史之最,中國經濟仍然存在過度房地產化和金融化的風險。即將登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必要出臺財政政策、金融政策、投資政策等工具,投資要更多投向新興產業、民生、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短板;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更多地支持資金流向科技創新,充分激發民間創新潛能,穩定經濟增長、加快經濟轉型。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