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正在世贸组织积极寻求市场经济地位,但商务部长普里茨克(Penny Pritzker)23 日称,美国认为对于中国是否已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评估方式的时机尚不成熟,而且也没有要求美国调整反倾销税计算方法的国际贸易规则。
今年的12 月11 日就是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15 年过渡期之关键节点,按世贸组织规则,一国加入该组织15 年后享有成员国所有权利。目前中国正在世贸组织积极寻求市场经济地位,但商务部长普里茨克(Penny Pritzker)23 日称,美国认为对于中国是否已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评估方式的时机尚不成熟,而且也没有要求美国调整反倾销税计算方法的国际贸易规则。
美中之间的贸易争执会走向何处?随着总统大选飞出“黑天鹅”,川普未来的贸易政策正受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动荡是否正在到来?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向国会提交报告,建议禁止中国国有企业收购美国企业。该报告出台之际,即将上台的川普政府或要在贸易和汇率等经济议题上对华采取更强硬立场。
商务部长普里茨克23日称对给予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时机还不成熟。(网络图)
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向国会提交报告,建议禁止中国国有企业收购美国企业。(网络图)
普里茨克:市场经济评估有6项标准
12 月就是中国加入WTO 十五周年之际,按照WTO 相关规则,中国将自动获得所谓的市场经济地位,这能大幅降低中国商品在全球被征收的反倾销税。
但据路透社23 日报道,商务部长普里茨克称,市场经济评估严格遵照法律规定的六项标准。虽然她与中国同僚讨论了这个问题,但她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变规则的时机并不成熟。”
美中之间贸易不平衡是下一届总统川普提出对中国征收高关税的主要原因。川普曾宣称要对中国征收45% 关税,但其顾问Wibur Ross表示这一观点只是谈判筹码, 美中大规模的贸易战不会发生。
观察者网此前报道,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对此曾回应,“履行15 条,是每一个世贸组织成员应当遵守,也应当履行的义务。它和所谓的有些成员国内立法提出的市场经济地位,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都没有任何的联系。”
什么是15 条?就是2001 年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第15 条规定,在15 年的过渡期内,如果中国企业不能证明所述行业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世贸组织成员可以使用第三国即“替代国”价格或成本计算倾销幅度。
据初步测算,在采用“替代国” 做法的反倾销案件中,中国企业的平均反倾销税率比正常企业高20% 以上。
“这个条款有一个过渡期,就是15 年,就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 年后,必须终止。也就是说, 到2016 年12 月11 日之后,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必须按照中国产品的价格成本来计算倾销幅度。”
反全球化浪潮的贸易保护正席卷欧美
此外,欧盟在今年的5 月12 日还通过压倒性的投票来反对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7 月时,欧盟态度稍显暧昧,但准备了3 套方案以“变相”拒绝。与此同时,它希望成员国准许其出台针对中国倾销产品的新保护措施。
在号称“市场经济”的欧盟国家德国,在中企收购、钢铁等领域, 却频频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今年6 月,中国美的集团拟斥资45 亿欧元宣布以现金每股115 欧元收购库卡股份,希望将目前持有的13.5% 的股权增加至30% 以上。但是,德国政府却显得忧虑重重,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加布里尔担心德国“工业4.0”标准核心被中企“以市场换技术”拿走,甚至公开呼吁德国或欧洲企业组成联盟,提出新的收购要约,让本国企业西门子接棒,然而西门子却没有买账。
上个月,德国再次对中企收购德国半导体制造厂商爱思强疑虑重重,引起海外媒体热议。
德国《明镜》周刊称,过去几个月,仅在欧洲的钢铁行业就有数千工作岗位消失,因为来自中国的过剩产品涌入欧洲市场。意大利总理马泰奥·伦齐等人担心,如果正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欧洲将不能再如此自如地采取自我防卫措施,比如征收惩罚性关税。
除此以外,西班牙、葡萄牙和一些东欧国家领导人也呼吁对华采取强硬方针,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他们对来自远东的诸如太阳能电池板、钢铁制品和陶瓷制品等威胁到整个欧洲工业的倾销产品感到强烈不满。
上个月10 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中国曾希望于今年早些时候获得该贸易地位,但美国说,中国为了具备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资格所作的努力还不够。布鲁塞尔也表示,北京需要作出更多努力来停止“倾销”。
该报道称,为保护本国产业, 华盛顿和布鲁塞尔对各种来自中国的进口钢铁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但如果中国在12 月11 日入世15 周年时获得市场经济地位,那么这些关税将不得不取消。
中国企业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网络图)
全球化贸易保护浪潮会否因美国新一届政府而随风起舞。(网络图)
美中经贸摩擦与投资美国存在着相应的风险
自2010年吉利完成对沃尔沃的全部股权收购开始,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速度非常快。2014 年,有数据显示,中国全年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破千亿美元,达到1029 亿美元, 同比增长14.1%。中国正从跨境资本的吸金大户,向世界投资人的角色转变。
如果说20 世纪80 年代,中国企业是贸易走出去,那么现在则越来越多的是资本走出去,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资本”过渡。有人说, 中国正在买下全世界。此话不无夸张,活跃的海外投资,俨然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一个新亮点。
但是,频繁的海外资本运作, 也招来不少争议。如何规避风险,把买到手的东西经营好,是中企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2012 年,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佼佼者三一集团在美国的关联公司罗尔斯公司(Ralls),以600 万美元收购了俄勒冈州的一个风电项目,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 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勒令罗尔斯公司终止该项目,撤出所有股权,奥巴马总统签发了相关总统令。罗尔斯公司随即就此案向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起诉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和奥巴马总统。2014 年7 月, 该法院裁定奥巴马未经适当程序, 剥夺了罗尔斯公司风电项目受宪法保护的财产权。2015 年11 月,罗尔斯公司与美政府正式就此法律纠纷达成和解,相互撤诉。这一案例为中国企业今后在美发展获得了发言权。
美方以存在国家安全风险为由,阻挠外资公司收购美国企业或商业项目,这并非孤例。
此前不久,中国华为、中兴先后被国会以威胁国家通信安全为由,禁止进入美国的ICT(信息通信技术)市场。三一重工的总裁向文波接受采访时说过一段话,充分显示了中国企业家的大局意识。他说:“我其实打的不是官司,我打的是尊严。”大多数人曾认为他肯定打不赢,胜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他最终为此案赢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胜利。
中国企业对美投资环境要有一定的清醒认识
首先,美国的监管很严,规定很多,理论上这些监管必须公平, 应该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事实上, 相比较而言,他们对中国企业的监管更加严格。
中国工商银行当初想到美国开设分行,但迟迟得不到批准。后来保尔森当了财政部长,他在小布什总统的支持下,倡议美中建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机制,中方积极呼应。
这一机制建立后,工行纽约分行得以开业,但业务范围还是受到限制。
其次,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倾向始终存在。
商务部不断出台对华出口管制新规定,国会不断抛出涉华贸易保护主义议案,集中就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贸易不平衡等问题向中方施压。
美方曾经说过,它不会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而又迄今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加拿大采取了反补贴税之后,众议院于2005 年7 月27 日通过了《美国贸易权利执行法案》,允许对中国这样的“非市场经济国家”采取反补贴措施。
2005 年以来,美多次用反补贴措施对中国施压。在向中国企业征收反倾销税的同时,美方还征收反补贴税。对中国又是反倾销,又是反补贴,这与美国自由贸易的基本立场并不一致。
对于贸易纠纷,双方应该通过协商解决。美方对华动辄搞“双反”。2013 年3 月,美国通过了《反补贴关税法案》。与之针锋相对,当年5 月,中国向世贸组织起诉了美国的反补贴措施。
美中经贸关系的本质问题突出的又是什么?
经济上美中双方互有需要,两国间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首先要排除政治上的干扰。在处理贸易纠纷问题上,双方要做到互利共赢。
当前,在商贸方面,美国遇到的问题就是中方的贸易顺差大。对此美方有很多抱怨,认为贸易不平衡,美方赤字太大。
以2014 年为例,美国自中国进口4600 亿美元,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才1200 亿美元。这是因为美方在高科技产品方面对华仍然禁运,这是美中贸易的中方顺差的原因所在。
其次,美国贸易赤字大,还缘于全球范围的产业转移。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中,有相当部分是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对美的出口,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返销美国,直接受益的是美国资本和企业。
还有人说,中国对美大量出口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但事实是, 美国目前的失业率不到5%,是历史最低时期之一。服务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高达80%,美国已把高能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转移到了世界其他地区,即使不从中国进口,也要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
近年来,随着在中国的投资成本不断增加,美国有一些公司选择把它们在中国的工厂撤回美国,也有一些美国在华公司认为在某些方面它们没能享受国民待遇。
中国经济在不断发展,无论规模还是质量都在发生变化。中国的工资水平等经济要素和若干年前相比,有变化是很自然的。同时,国际环境也在变化,全球化进程在不断深化。
对美中两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投资环境和政策的公平性方面做到一视同仁,给予对方企业国民待遇。
企业的去留是个动态的过程。大部分美资企业在华都能赢利,当然也会有些美资企业业绩不好,但这不能完全归咎于中国的市场环境,有可能是它们的产品不对路、经营不得法。退出的企业是少数, 留下来的还是大多数。
点击登录